「念頭不正,終身不正,練功如是,做人如是」⋯
|
(膀手束橋、飛肘,沒有護手,身體後傾。) |
|
(與上圖差不多,雖有護手,但太貼身。) |
|
(膀錯手,因膀手功能主要是改道,由外門位膀可以,由內門位膀不能。) |
|
(膀手角度不夠,轉馬過度。角度夠動作就不必咁誇張。) |
不如看看正確的示範:
|
(葉問宗師的膀手一定夠135度,護手不貼身。有圖有真相,不容否定。) |
|
(黃公示範正確膀手,膀手135度,護手離身。) |
|
(師伯溫鑑良師傅示範,膀手135度,留意護手接近腕部,故又稱「護膀手」。) |
|
(師伯指導學員正確膀手。) |
正確膀手,後臂與鎖骨成90度,肘關節135度,護手大約在內肘位置即可,溫系可能前一點,貼近手腕,黃系在內肘位,某些詠春在肘與身體間,勉強可以接受,太貼身,不能接受。
有人以「膀手非手,錯膀非錯」,來委曲錯膀的問題,在十年前Yahoo雅虎網誌,我已詳細解釋,後來雅虎網誌關閉,文章許多在台灣或大陸的功夫網或有轉載,但都沒有註名出處名字,所以現在幾百幾千字的文章,再寫的機會就不會太多,簡單道明問題便算。
愚以為:對就對,錯就錯,是非黑白,涇渭分明,既稱為「膀錯手」或「錯膀手」就是錯,但無可否認,實戰是有做錯的可能,一旦做錯,敗局已成,無可補救。至於所謂「救手」,只不可對那些「促到鹿不懂脫角」的對手,未有施展恨絕招數,才可以一用,救回自己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