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詠春飛肘帶來破綻,如果同時進攻,有破綻對手可破嗎?

在學習詠春時,經常被師傅指出飛肘的問題,因為飛肘帶來破綻,然而如果飛肘手同時是進攻手,例如殺頸手,即使有破綻,對手也要忙於防禦,就是進攻也屬「雙殺技」,真的需要怕嗎?

(冚世界的詠春也是飛肘,即使飛,他們也未必懂得破,只懂消極防守,真的要怕麼?)


三十年前的日本漫畫「聖鬥士星矢」,其中有一回,星矢大戰紫龍,紫龍的絕技「昇龍霸」有致命的破綻⋯





問題就是是當大家出招時,結果未必是「雙殺」效果,而是對手巧妙地御開或減輕了攻擊,但卻同時使出致命一擊,則這一破綻必定成為戰敗的主因。正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還是要小心為尚。

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從經濟學解釋股票價格,以思捷環球(330)為例

股票價格是由供求決定,現以圖表解釋:


圖中,紅色線是需求曲線,根據需求定律(law of demand),假設其他因素不變,某商品的價格越低,需求量便越高。價格與需求量的反向關係,簡單說,平野多人買,貴野少人買。

圖中,藍色線是供給曲線,價格越高,供應越多,反之亦然。

當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交錯,就會出現均衡點(Equilibrium),得出均衡價格及均衡量。股票價格也是因應巿場的供給及需求下決定的。

當需求量由D1加至D2,價格及數量也上升,價格由P1加至P2,數量也由Q1加至Q2。就好像一間很受歡迎的公司決定上巿,有超額認購,未必人人也可成功認購,當這公司正式在交易所上巿,許多人便會在巿場搶購,由於需求量急升,價格也會上升。


當供給量由S1加至S2,數量會上升,價格會下降,數量由Q1加至Q2,價格由P1減至P2。就好像當上巿公司發行新股、或者供股,巿場上該公司的股票數量急升,價格便會下降。

思捷環球(330)曾於2002年成為恒指成份股,正式成為藍籌股,股價急升,但大股東刑李源不斷減持股份,令巿場供應增加,2008年刑李源辭去公司所有職務,2010年沽清所有股份,故那時股價一直下跌。

(刑李源高賣低買,也是財技的一種。如果一間公司不努力經營,股價難有起息。)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富不過三代?從新世界發展(0017)分析



鄭裕彤時期的新世界發展,算是最輝煌的時期,2016年更是香港第三大富豪。但理財也有失當地方,想當年,彤叔意欲私有化新世界中國,在低息環境,舉債集資是理想方法,但他卻以供股方式,公司股份大增,但盈利卻沒有大增,利潤自然攤薄,股價必然低沉。



鄭家純上任後,好大喜功,大幅進行收購,以致負債急升,退休的彤叔也出山,變賣資產救亡。彤叔死後,鄭家純繼位,後來中風,新世界股價微跌後竟然反彈,真是諷刺。


(Adrian英雄出少年,希望不要令我跌眼鏡。)

鄭志剛畢業於哈佛大學,又曾在高盛、瑞信、瑞銀等金融機構工作,有相當金融知識及經驗,在他領導下,公司增加現金流及土地儲備,前途無可限量,始乎打破「富不過三代」了。

(新世界發展多元化,除了地產,更有零售、運輸等,多元化發展可以分散風險。)


同樣於1972年上巿的新鴻基及長實,股票已不知增加幾多倍,新鴻基股價113元,長和93.25元,新世界發展9.78元,雖然不能比較,但我自己也睇好鄭志剛這幾年的工作,8.9買入,收了一次息301元,成本約8.6左右,以一手1000股計,暫時盈利約1180元,可以再等等。今日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中期業績純利43.36億元,按年升31.38%,每股盈利0.46元,中期息0.13。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在香港讀經濟,一定要拜讀兩位大師作品:張五常博士、林本利博士


張五常(1935年12月1日),生於英屬香港經濟學家產權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畢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系。他以《佃農理論》和《蜜蜂的神話》(諾貝爾得獎經濟學家Coase Theorem 的應用)兩篇文章享譽學界。自1980年代起在香港報界以產權理論分析時局,在中港兩地引發迴響。張五常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跟英治香港時期的自由開放極力推崇。並曾於1988年,引薦傅利曼會見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多年前因商業糾紛被美國通緝。



林本利(1960年5月10日-),香港經濟學者,專長為公共事業監管政策、企業管理,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林本利中學畢業於聖保羅書院,1984年畢業於港大經濟學系,1988年完成港大經濟系碩士學位。1995年完成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博士學位。1989年,到香港理工學院(後來的理工大學)的商業學系任教職。此後,林本利在理大任職到2011年,職級至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
林本利曾加入多個政府的諮詢委員會或研究小組,如能源諮詢委員會、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中央政策組運輸經濟學研究小組。他亦有撰寫報章專欄、入門級的理財投資書和中學教科書。

(當年考高考,張五常博士的「賣桔者言」,是必定閱讀的。)

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投資的目標是甚麼?不是為發達,只為財務自由,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

許多人常常想發達,但大家也知道,成功的人也不多,並不實際。其實真正令自己開心,不是單單物質,而是做到真正財務的自由,令自己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發揮所長,這樣人生才有意義。

我真的後悔這麼遲才閱讀到「富爸爸與窮爸爸」,知道理財的重要性,要做到真正財務的自由,人生才有意義。好像香港人,全球工時最長,莫說追求理想,休息也不足夠,有甚麼意義呢!

要達到財務自由的三個步驟:
1. 將所有金錢計算,都換成跟時間有關,稱為「現金流」。
2. 計算所有生活開支,需要多少現金流。
3. 創造出2倍生活開支的被動收入,就達成財務的真自由。

我每天在地盤附近的快餐店吃早餐,早餐流出現金30多元,一個月約1000元。有了現金流的概念,就清楚掌握金錢度,知道未來的用錢。計算出所有生活開支,但因會有變數,沒有儲蓄及流動資金,帶來風險,故要再乘以兩倍,就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達到幾多錢的被動收入,達成財務自由。


所謂「被動收入」,就是指不需要每天工作也能持續創造收入,例如:租金收入、股票收息、債劵收息等⋯。

假設每月所有生活開支是10000元,一年就要12萬元,2倍生活開支就是24萬,假設股息是5%,就要有480萬收息股票,就可真正做到財務自由。

收息股最佳選擇是公用股,例如:港鐵(066)、中電(002)、煤氣(003)等,股息雖低,但定過抬油,安全至尚。至於電能(006),負債太多,也接收不少虧損企業,加上該富商用財技太多,風險較大。

這可能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一步是240萬,我們仍然有工作能力,每月仍有錢去投資,投資仍然有回報,則只是時間問題吧!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功夫是後天努力,並不是血緣關係,投資也是一樣

股神巴菲特一天閱讀五份報紙,所有美國上巿的招股書、公司年報⋯全部閱讀,更會親身飲可樂、食漢堡包⋯更會暗中到人家公司附近,觀看他們出貨情況,了解清楚該公司運作情況⋯。股神果然是股神,自問自己不過平凡人,只求資產有所增值,退休有所保障,不必依靠政府吧了!

香港是受外圍經濟影響的,中、美貿易爭拗風險降低,而且憧憬美國年內如期加息,銀行股大升,加上受惠於「深港通」、「滬港通」,北水湧入港股⋯。但根據過往經驗,當股巿升到咁上下,泡沫化危機也開始會出現,需要小心為上。

我在上年已看好建設銀行939,但自己設定了要5元才買,差一點也不妥協,等⋯等⋯等⋯,跟著就升⋯升⋯升⋯,仲升至一年歷史新高6.27元,唯有放棄。

(李小龍與葉問宗師正確示範。左方攻擊,李小龍擸手衝拳,拳向對手,右方防守,葉問宗師膀護手。)

(某台灣知名詠春師傅拳向天,某香港知名詠春師傅膀手沒有護手。)
(黃公與李小龍試拳,同時中的。)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投資要分散風險,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藍子

詠春的格鬥同樣重視分散風險的觀念,所以有: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前一後,意思是兩隻橋手不會放在同一個位置或區域,分散風險,對進攻及防守也是最佳的狀態。

(黃公用擔膀,後手的護手略略抬高,正好合乎「一上一下」的原則。)
投資也是一樣,不應將資本集中在一隻股票或同一類別的股份,應分散在不同的股票,不同類別的之上。如果資金容許,股票要加上債券,因為股票上升、債劵便跌,反之債券升,股票便跌,兩者可以互相對衝。再好一點,加多一點流動現金,持有一點點外幣,或在戰爭或危機時,可買入黃金等貴金屬避險,也是好的投資策略。

這裡只單單談論股票,如果有一筆資金可投資多隻股票,便應在不同區域之上,例如:地產股、本地金融股、內地金融股、公用股、內地能源股、零售股等等。

我的資金有限,但也盡量投資不同類別的股票,兩隻內地金融股(郵儲銀行1658、中國平安2318)、一隻地產股、一隻收息股,上星期已變賣了郵儲及中平安。因中平安有一宗大手成交,每股作價41.75元,50.7萬股,涉資2116.72萬,唔賣等幾時。

(都係那句,要做足功課,若果普遍投資者也做足功課,有詳細閱讀年報,你就知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根本不值這個價錢,若長建與電能合併,巿值三千幾億的公司有差不多三千億的負債,扣番條數,只是巿值幾百億的公司。)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郵儲銀行(1658)為例,不要因為某位富商投資就變得值得,有許多事情我們並不知道

曾經有許多人不問究竟,又不閱讀招股書,只因某富商大手投資,買入11.62%郵儲銀行股權,若以上巿當日價錢計算,投資總值108億,許多人因此認為富商都咁有信心,又何需擔心?

不過投資背後許多緣由,外人無法得知,再者大額投資者,都不會以上巿的招股價,而是有一定的折讓⋯。

上巿以後,巿場有消息傳出,郵儲銀行以破天價358億,買下該富商的中環中心⋯。


某富商明明撤資,變賣國內資產,人民日報也評:「與其挽留,不如目送」,中央也心死,故這次重手投資郵儲,十分不尋常。這次傳出以天價出售中環中心,雖然不知真假,但也難免令人將兩件事聯想在一起⋯。

再看看郵儲股價,由招股價4.76元,上巿不足一月,跌穿招股價⋯。




十幾年前,某富商的兒子,一手執導電訊盈科(0008)神話,後來跌到阿媽都唔認得,當年幾多人破產,難道忘記了嗎?十幾年後的今日,股價仍沒有氣息,在5元以下,暴跌九成⋯。



我不反對人投資某富商的股票,但必須要小心,及要有相當的折讓。

分析這銀行,好壞條件參半,郵儲是國有第五大銀行,滲透率高,超越90%資金來自穩健的零售存款,利潤增長有雙位數字,幾乎沒有不良貸款,但利潤增長主要來自風險較高的資產,穩健的國有銀行資本充足率平均維持11%,郵儲只有8.35%⋯。

我於郵儲下跌至4.12元買入,在4.72賣出,以一手1000股計,買入4120元,賣出4720元,扣除有關買賣成本及手續費等,盈利接近六百元,超過10%回報,怎也好過交給基金佬吧!

雖然國企指數將納入郵儲銀行(1658),剔除青啤(168),變動於3月6日星期一生效,或許再有少許升勢,不過去到那時,世界又有甚麼消息,又有誰知?見好就要收,不要貪心了。

執筆當日,郵儲仍未上回招股價。

(經濟學家林本利指出某富商在內地經濟下滑時,變賣資產及物業,某富商的長建及電能在海外的聯營合資公司,早已負債累累,合共近3000億,只因長建及電能分別持有不足五成,負債未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一旦合併,問題便會浮面⋯香港人被搾乾搾盡,富商撤資套現離場。)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你想一夜發達,預左一夜破產,投資的回報與風險是正比,回報越大,風險越高

許多人都想發達,但很少人想到破產⋯投資回報與風險是正比例,回報越大,風險越高,如果有一種招數,殺敵亦自殺,即是「雙殺技」,你又會否學呢?

股票投資,你有幾多額外錢,就投資幾多,孖展摃桿就不要玩了。



早前以「御佳控股」(0389)為例,指出投資前,必須完全閱讀招股書,一間公司要上巿,無論願不願意,也要披露一些重要數據,透過這些數據,或會知道一些事情。

(一間建築公司,竟然沒有物業,王老闆所住的「半山壹號」26號17樓也是租的,好像一個空心老倌。)

(每年收入也不同,又高又低,你就知道收入過度集中五間公司的結果。)


(我尊重王老闆的才幹,但權力過度集中,又是集團主席,又是行政總監,又是董事,對管治帶來風險。)

(未上巿前股價的暗般高開低收,跌5.36%,報0.53元。今日再創新低至0.47元。)

(股巿大升,但不代表所有股票也升,有的開巿跌到收巿。)

IB投資系列:不要輸錢最重要

 股神巴菲特曾經講過投資法則… 就是不要輸錢。 我們都知:「輸錢皆因贏錢起」,個心洪咗,判斷能力、危險意識大減,往往是最危險的時候。 有的人在這個時段,透過投資加密貨幣、英偉達等,已經贏了一層英國樓,「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我就晨咁早放晒啲貨,見財化水,還晒日圓,去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