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1日 星期一

IB投資系列:美股回勇,收復失地

 昨晚美股回勇,納指升3.4%,標指升1.89%,雖然表現是往積最差,投資在追蹤納指及標指的ETF仍然虧損,幸好有些安排,已足以完全收復失地,算是新的一年收到最好的禮物。

面對逆境,不同的人有不同處理方法,有人只會埋怨,有投資方舟基金的人,賺錢就叫Cathie Wood為契媽,輸錢就叫她臭雞,雖然基金要收管理費,但投資者也要負責,幾時增持、幾時減持、幾時轉倉。

我自己就不會投資這類主動性基金,因為管理費貴,波動大,寧可自己投資,正所謂「力不到,不為財」。

以前的投資就簡單一點,股票升、債券跌,所以只要每邊放一點,就可以平衡。但現時情況有異,股票跌,債劵也可以跌,要對沖,實是鬥智鬥力,有人買黃金、期貨,更有人用三倍反向ETF,越跌越賺,但昨晚美股反彈,立刻玩完。

只要以收息股票、房託、債券為核心,盡量分散,即使動盪,跌幅有限,有了這個基礎,然後可以槓桿投資,有的股票雖然有實力,但波幅極大,如果投資組合內沒有充足穩健成份,很容易觸踫到保證金的底線,你想守也守不了。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2022年1月29日 星期六

IB投資系列:逆境的部署

 當股巿出現下跌,要果斷作出部署,最少可以減輕損失,或甚可以在升巿時,賺取更大利潤。

其實股票除了買升,也可以買跌,某些誇國環球的證券行,大把客及股票,甚麼股票也可以借貨沽,只要支付借貨的利息,要平倉時在巿場上買番貨俾人即可。不過要做到這操作,一定要一心二用,逆向思維,我自問轉數較慢,不敢為之。

我向來都做正常的事,股票升,笑呵呵,睇好人,自己心理也會健康一點。要多看分析師的意見,當世界的風向轉緊的時候,仍堅持清零,不與共存,就很難在世界立足。


這些分析師的意見不一定是對,但至少知道世界風向,當風向改變,往往影響大局。就算有一隻股票係很正,但冇人睇好,巿場價格是講供求,最終價格也會下跌。好像以前有位歌手張立基,又跳得,又唱得,但降價至三千元一個show,都冇人請佢,最終在樂壇消失。


我們千萬不要跟巿場作對,當現實與分析有分別,要了解清楚發生甚麼事情,例如,「嬰突耳」,分析師認為是跑贏大盤,但當隻隻科技股上升,嬰突耳卻下跌,便要清楚了解其中原因。

「嬰突耳」以前有幾威,我們這些老野一定知道,在三十年前最勁的電腦一定安裝他們的CPU,但後來不知何故,科技無法突破樽頸,現時要生產晶片也要找台灣那間「枱漬殿」代工。為了重振雄風,將斥200億在美國俄亥俄州建研究及生產基地,2025才能投入營運,能否生產5納米晶片?能否重振雄風?似乎一切都未知。

這個世界唔會有無緣無故的愛,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凡事總有原因。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2022年1月27日 星期四

大不列顛移民系列:Cut盡保險

 香港不少人也有買保險,除了因為要保障自己及家人外,大部分也是為了幫朋友,希望在他投身保險起步最難的時候,幫一把,以後就容易行了。

這類保險,由於年少無知時買,不清楚自己的需要,而保險經紀又初入行,冇經驗,現在回頭想,所買都是白買,好像儲蓄保,表面好像可儲蓄,又有保障,實際保費貴、保障少,倘若有甚麼三長兩短,保障有限,做完白事都所餘無幾。

對於決定移居大不列顛的人,一定要交NHS才能獲得當地人同等的醫療服務,變相香港份保險是白交保費,咁又何必呢?再者保單有儲蓄及投資成分,移居後要納稅,那麼還有甚麼理由要保留?

BNO移居大不列顛,會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完全不適應當地生活,最終回港。

第二種:半適應,但涯完六年,也回港生活。

第三種:完全適應,繼續留下。

如果有機會屬第一、二類,保險應保留,因為既然有機會回港生活,保障便應該有,這是最當初買保險的初心。而且到了中年或接近退休,一旦斷了保險,就很難買翻,即使可以,價錢也很貴。只有第三類人,可以盡cut保險,保留更多,在大不列顛過新生活。

正所謂「有早知,無乞兒」,我們怎能預知未來呢?如果早知適應不了,就不應去大不列顛了。

既然沒有預知能力,就要檢討所買的一切保險,那些要留?那些要cut。

有的是要你死才攞到(人壽),是為家人;有的實報實銷(住院),是幫你俾醫療費;有的未死都攞到(危疾、意外),不是醫你救你,而是用錢改善生活質素。

危疾的保險定義與醫學定義是不同,當初我天真以為買了保險,有癌症也有錢可醫,怎知保險定義與醫學定義不同,癌細胞要擴散至其他器官才算,即是去到第三、第四期才醫,去到末期,真係等死,醫都冇用,危疾賠償,也是杯水車薪。

既然已違背當初買保險的初心,投資部分全cut,避免交英國稅,回報也極低。危疾全cut,又話覆蓋四十幾種疾病,給你全面保障,請你睇清楚保險定義,塞夠幾多條血管才叫心臟病,癌細胞擴散到其他器官才叫癌症…全部都反智。

「一鳥在手,勝過兩鳥在林」,最後決定,只保留最基本的人壽及住院。

2022年1月26日 星期三

IB投資系列:除了賭股、毒股,甚麼也投資

 IB投資的玩法,就是不住投資,資產本身可以抵押,作為保證金,可孖展槓桿再投資,隨著資產價值上升,可槓桿的部分再提升,於是再槓桿再投資,不住重復操作,達至財富增值。

但投資之路,並不會一帆風順,日本泡沫經濟,滙豐危機、中概股急跌,剛剛以為收復失地,美股又插水,港股賺幾皮都頂唔到美股的損失,股票就好像人生過山車,高低起跌。

不過無論怎樣,只要甚麼股票都買,不同板塊、行業,夠分散,即使面對危機,也不必過份恐懼,因為這邊跌,那邊卻升,雖然並不會完全平衡,但也不至於有極大虧損,以致影響自己情緒及睡眠。

我買了某電腦及printer也同時持有該公司股票,我買了某手機也同時持有該公司股票。做人做事,應該一致,你認同及欣賞購買該產品,也會同時投資,就好像股神巴菲喜歡飲某汽水,也會投資某汽水一樣。


除了賭股、毒股,只要基本面好,價錢合理,也會投資。賭股拒絕投資並不是因為澳門賭業跌到七彩,而是賭博令多少人家破人亡,你怎能蒙著眼睛去投資,「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同樣道理,毒股也是一樣,除了大藥廠可以有效將大麻分離出有效成效大麻二酚,但所有娛樂用途的產品也含有四氫大麻酚,而且藥物只有由藥廠控制品質,再由醫生處方,控制藥量,方為正確及安全使用方式。

我不敢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因為盡其量可以避開直接投資,卻不能避開間接投資。例如多年前,中信泰富投資了Accumulator,導致嚴重虧損,又例如今天特斯拉投資了虛擬貨幣一樣。

(某投資指數ETF,原來也有煙毒股,比例只有3.1%,但心理上也不太好。)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聖經 詩篇1:1-2)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大不列顛移民系列:要選合適城巿

 香港人移民大不列顛,總不離開幾個城巿:

倫敦(23.5%)、曼城(8.2%)、伯明翰(4.8%)、雷丁(4.2%)、布里斯托(4%),另外還有諾丁咸、牛津、薩里、京士頓、伊靈、愛丁堡等等。


(單單倫敦就佔23.5%,四分之一香港人,若連英格蘭其他地區70.6%,合共94.1%,即九成人選英格蘭,其餘蘇格蘭3.8%、威爾斯1.5%、北愛爾蘭0.7%。)

我向來唔喜歡同人爭,三處冷門: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均有考慮,好處是屋較平、學位較多,然而蘇格蘭、威爾斯有口音問題,北愛政局不穩,雖然危機危機,有危便有機,但到了這個年幾總希望穩穩陣陣,好像投資選股,不想有差錯。

有小朋友,當然以他們讀書為第一考慮,倫敦太貴不必想,曼城、伯明翰等太多香港人爭,租樓已經難,再加上校網、治安、預算等要求,就難上加難,最後選出列斯、謝菲爾德、萊斯特。

策略以先租後買原則,避免隔山買牛,租住地點一定要有好的小學校網,待小朋友入學,就要籌備買入有好的中學校網的屋仔,架車最好不必泊街,因電車充電不便。

如果有錢,買龍頭發展商(如Barratt)的新屋,最好買show home,裝修都唔洗煩。但美股低迷,看來都要買二手屋了。同樣,好境買特斯拉電車,加埋自動駕駛套件,劣境買現代電車,衰到貼地買二手車。

(現代Kona,雖然比不上特斯拉,但也中規中矩,一點也不失禮。)

大不列顛移民系列:轉電話咭,免費收短訊

 移民大不列顛,少不免要保留香港電話,一則電話號碼是聯繫香港的,加上電郵、銀行、IB投資,全部用電話收短訊確認,故一定不能用太極的「拔根勁」,與香港斷絕關係。

巿面上都有一些機仔,插上sim咭、電源、寬頻,就可以在全球任何一處用手機上到網,就可接聽、打出香港電話及收短訊,甚是方便。不過要麻煩親戚,而且他們未必是科技達人,若停了電或斷了網,要重新設定,人在千里迢迢在大不列顛,真係教唔到。

所以最好辦法是轉台至數據咭,在大不列顛又收到短訊,基本上大部分問題已可處理,入定少少錢,香港有急電或有親人離世,在大不列顛接聽香港來電也是一元一分鐘,又唔洗裝Skype,不是更好。


查看了CSL hello咭、3萬能咭、Lucky咭等,最終選了Globalsim,因為有超長6年計劃,BNO 5+1非常合適,費事煩,298元,每月4.1元,大不列顛免費收短訊。我自己另加多68元半年1000分鐘,夠晒香港用,數據用另外一張咭,攪掂晒!

轉台重點是最低成本保留香港號碼,大不列顛收短訊。倘若有需要,也可網上增值,大不列顛、香港接聽、打出,有限錢,但有彈性。

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IB投資系列:投資ETF好過MPF

 移民在即,準備關閉小用的銀行戶口、信用咭,並將所有MPF強積金集合在一個戶口,方便處理。

由於任職的公司是用香港最大嗰間銀行出糧及供強積金,因利成便將所有其他公司的強積金轉到這裡,反正都攞唔到,要等六年後拿著大不列顛的身分才攞。

由於印象中此銀行強積金的表現比起我之前那間好,反正也帶不走,當然放在投資表現較好的一間,處理期間跟其職員傾談,才知道原來我任職的公司夠大,佢概基金管理手續費會較平,即使投資最賺錢的美股,都係0.8幾,遠平過一般人的一點幾低,終於明晒,表現較好是因爲基金管理費較少。不過職員也提醒我,一旦離職,保留帳戶就打回原型,收番正價。

當然識投資,是絕對不會額外供款投資強積金,因為我投資某標普500的ETF都只不過0.03%管理費,0.8幾真係太貴,陰公!試問強積金怎會幫你賺到錢?退休怎可能靠強積金安享晚年呢?

對於投資半導體,我是文科出身,怎會認識,只知年輕時買電腦,我這些cheap精,當然買AMD,那時IBM個人電腦未賣俾聯想,質素不差,那時就是用那部電腦插電話線上網玩ICQ(那個年代的通訊軟件),認識「歪芺」(wife),是真實版的第一代網絡情緣,以前的人較單純,現代的人極其邪惡,千萬不要觸碰。CPU中,歪芺喜歡Intel,因為那時AMD最頂級CPU也比不上Intel入門級。

講完故仔,講番投資半導體,要一間一間公司去研究,也不是容易,間間也是巨頭,巿值過億,又要分散又要間間買,有設計、生產、封裝,技術層面、盈利各有不同,要花極多時間研究這個行業。不過如果投資半導體ETF,就減省了不少功夫,只需留意價錢,怕買貴就分注入,或定期定額入,以期用平均價錢買入。

投資這類ETF,管理費大約是0.37%左右,所以無論怎樣計也好,ETF永遠贏MPF,只不過MPF是強制供款,無辦法,只能找管理費較平、表現較好。至於額外供款,即使政府說有免稅額等誘因,我也絕不會將投資放在這區域。

(投資ETF,當然要知其持倉,ASML是光刻機巨頭,TSM台積電是代工巨頭,除三星外,唯一做到三納米晶片,還有英偉達、英特爾、高通、博通…等。)

(ETF中,美國佔比最重,不感意外。荷蘭是光刻機技術,也可理解,但台灣佔比也不簡單,一間台積電已拉高台灣人均GDP迫住南韓,但台灣人工資極低。怪不得列國要保台灣了。)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2022年1月18日 星期二

IB投資系列:美股下跌,定過抬油

 因加息恐懼,道指、標指、納指全線下跌,影響所及,全球股巿也回調,即使分散投資,無一倖免。

我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一、下跌了多少?

輕則數百,重則幾皮(投資納指的QQQ)。

二、咁有冇觸碰到孖展保證金?

沒有,仍有極大緩衝。

三、主要穩健收息股票狀況如何?

也有下跌,但不超過1%。


在數據上,確實出現虧損,但這種虧損屬未實現盈虧,換言之,你一日未賣出,這個盈虧也不出現。只要主要穩健收息股票下調有限,也不用盡槓桿,孖展保證金就定過抬油,股巿小小技術性調整就不必過份恐懼,自亂陣腳。

加息陰霾,早已有之,巿場只不過找一個機會表達出來,最重要是公司是否賺錢?前景如何?投資是長遠,豈是看一時三刻?

(某大地產公司是行內龍頭,某旗艦商場好像不受疫情影響,落本投資,吸引人流。留意上圖火車頭,是一比一比例,造工精細,唔係幾塊木板整出來。)

當然沒有一個帝國可以永遠長存,也要做好風險管理,調配一下投資組合,也是需要的。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IB投資系列:不是你為錢工作,而是錢為你工作

 成日講錢、講投資,一般人覺得很巿儈,做金錢的奴隸。不過我告訴大家,真正的奴隸,是被物質、物欲操縱的人,單為金錢而工作的人。

讀過「富爸爸窮爸爸」一書,都明白要購買資產、減少負債,最終被動收入已可應付生活所需,達至財務自由,不是為錢而工作,要錢為你工作。

當你明白這個現金流向,就會明白,窮人點解成為窮人?富人點解成為富人?某些人雖然賺很多錢,但同時亦消費很多,負債極大,表面風光,實際也是窮人,只要主動收入有甚麼差池,便會打回原型。


(名車是有錢佬的玩意,身家過億,玩下無妨。但充大頭,就要避免了。)

(我個仔都有揸麥拿倫,玩下就算,何必認真?)

我們在相對文明的地方出生,已經很幸福,不像印度的族姓制度,一日窮人,終身窮人,永不翻身。但命運不是你在等就可以改變,要你積極運用自由意志作出選擇,最終才能修成正果。

(甚麼是資產?就是能產生被動收入的東西,包括股票、債券、出租物業等等。要購買物業收租,門檻極高,但購買收租股票、房托,相對容易。上巿公司都用好號碼,例如:8、6、3等等,「稀腎」號碼諧音是「實死」,迷信者勿沾手。一定要等通關,有自由行,才會賺錢,風險較高,敬希留意。)

(一間公司得唔得?就要看上巿公司主席有沒有扭轉乾坤的能力。)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2022年1月12日 星期三

IB投資系列:財富是不住累積而來

 香港也曾數十年富起來,雖然有幾次衝擊,但也復甦起來,誰說沒有機會?

有的人賺了錢就使晒,永遠希望有同樣咁容易的機遇,誰知人生的機遇,一生可能只出現一次。有的人賺了錢,佢會保留實力,即使有危機也能應付,即使下一次機會的門檻較高,也有能力投資,不住重復,財富累積。

有的香港人有十間、百間樓,你以為是個天跌落黎賞賜給他嗎?有的人買了第一間樓,不急於自住,即時享受,放租賺住錢等機會,一變二、二變四,如此類推。我知道許多有錢佬,身家過億,「錢七」都冇一部代步,日日小巴出入,沒有人知道佢咁疊水。

我開了IB投資戶口,只有入錢,但從來沒有攞錢。即使賺錢,我也不會辭去工作,放棄主動收入,因此戶口的錢可以累積滾存,每月繼續注資。

爛身爛勢、爛手錶、龜速上網,即使新買手機也是蘋果最舊仍上架的貨色,夠用便算,始終靠手機投資,可靠及安全也是重要。每日繼續返工,繼續俾人駡到隻狗咁,做多幾個月就退休,著眼點是將來,何必計較。

聖經 羅馬書8:18

「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香港情況有幾差,看圖就知道。)

(有錢佬光顧的食巿,名車迫爆的場景不再了。傭記也不再有以前的味道,家族鬥爭,怎有心力做好食物?)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楚人李斯點解唔留在楚國發展?而是千里迢迢去到秦國,因為在任職鄉間小吏時,發現同樣的老鼠,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結果,因此領悟出:一個人有冇出息,好像老鼠一樣,由身處的環境決定。

李斯有沒有講錯?眾所週知,除了時勢造英雄,也可以英雄造時勢,但很明顯,前者更可取,李斯如果要輔助廢的楚王,統一天下,難度之高,成功率之低,大家可以想像。

世界未來需要甚麼人才?真的需要讀很多書的人才管治企業、擔當各項專業嗎?還是需要有創意、具創造力、獨立思維,能適應環境變遷,處理危機突變的人才呢?

香港考試評分是靠marking scheme評分,即使你答得幾好,但唔中可評分的point,都不能攞分或攞唔足分,迫使學生要死背強記。我雖然喜歡中國歷史,但不喜歡死背書,因此考了幾次會考,最多只能取得B,是有點遺憾,校內中國歷史問答比賽冠軍,人稱「屎王」(史王),竟然攞唔到A,真係冇面。

好像六國破滅之因?蘇洵「六國論」論之:「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若以此應考中國歷史科,我敢寫包單肯定揸槍,攞F。


到了未來,許多工種都會被科技、人工智能、機器取代。自動駕駛取代司機、演算法取代銀行家、財務顧問、人工智能取代律師、會計、精算師等。

死背書的年代已經過去,早早送子女去海外留學,方為上策。

(有錢有人脈,當然讀哈羅、伊頓,單單有錢,讀私立文法學校,冇錢窮鬼,讀公立學校。大不列顛不乏優質公立學校,可供我們這些草根子弟入讀,上圖寫著world class schools,一間公立學校有世界級學校水準?一係夜郎自大,一係真係咁勁,所以不要睇少公立學校。)

(入得這間學校,學生也肯努力學習,老師也認真教授。大不列顛也有打交學校,所以選區也很重要。)

2022年1月9日 星期日

IB投資系列:不同機構有不同評估,唯有靠自己判斷

 網上不難找到不同評級機構對大巿的評估:

瑞銀預期今年樓價下跌5%…

摩通預期今年樓價上升不超10%…

(瑞銀在國金寫字樓向外望的風景。)

如果我們投資地產股,需要準確的評估今年樓價的走勢,才能作出判斷。但面對不同的評估,就會令人產生極大疑惑,究竟爭持?還是減持好呢?

下跌理由:人口外流、美國加息、預期供應增加…

上升理由:疫症對樓價影響輕微、現時仍處低息…

當你面對兩項相反的評估,可以怎樣作出判斷呢?真係全在乎自己,資訊多寡,就會左右你的判斷,你收到好的消息多,會令你爭持的機會增加,反之亦然。

(當然政策也會左右,防疫限制越多,生意越難做,經濟也難向好。)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點解唔讓自己試一試,去大不列顛生活?

人們常說大不列顛天氣怎衰?做下攔工作?效率低?節奏慢?治安差?其實我們沒有發現一個事實:當人年幾越大,就越不肯改變。

當我們教導孩子,人要不住成長、不住學習、勇於接受挑戰等等,但一談到移民,卻不是用同一把尺,住住推卸責任,說那裡不好,不適合人類居住。

許多人說自己英文唔好,我十分明白,因我也是。在英語世界,我是一個文盲,中學會考英文科也考了四次,才勉勉強強合格,自己當年也是拜讀劍橋出版社的English grammar in use,執番D文法,死背某些字詞、句子,考試至少作文夠字數,文法未至爛透,勉勉強強合格。

語言對我們這些讀唔到書的人,不能在考試制度下成功的人,確是困難。但只不過香港沒有充足的土壤及環境,低下階層都是接觸巿井之徒,去尖沙咀見見外國人也不多,又不像馬雲咁好學,主動跟外國人溝通,造就一身好英語,面對美國總統、各國領袖也揮灑自如。(做人太高調,自取其禍,是另一回事)


不過只要去到大不列顛,有充足環境及土壤,便會成為加速師,一年內用英語一般溝通也可揮灑自如,何必擔心?

去到大不列顛,應該放慢速度,應盡早適應當地文化。入𨋢不要按關門,要靜靜等佢關。推門要看看有冇人要出入,幫手頂住度門。去餐廳不要揮手叫侍應,要靜靜等他來。記住如大不列顛人所言:不要做突出黎概釘。(與別不同,但突兀)

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IB投資系列:資產互相制衡

 劉備託孤,許多人只知諸葛亮,其實還有一位重臣:李嚴,掌管內外軍事,大家咁高咁大,一文一武,互相制衡,避免大權傍落,尾大不掉。(之後諸葛亮攪掂李嚴,貶為庶民,另一回事)

美帝權傾世界,誰可以制衡?要用全世界力量方能剋之。投資也是一樣,一半投資美國,另一半一定要投資美國以外的地方。

誠哥的「祥和」正做緊這個工作,然而歐洲長期積弱,根本冇肉食,英鎊更下跌,令祥和資產價格下跌,股票積弱,祥和主席,誠哥長子,更被經濟學家林X利評為敗家。其實誠哥早早透過「圍講頭脂」投資美股,獲利甚豐,更令他重奪首富之位。

做領導唔係咁簡單,看來「小超人」仍需歷練,除非這是為爭持祥和做準備,價格低殘就是必要條件。


(文章只屬投資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2022年1月5日 星期三

IB投資系列:避免資產重疊

 有時買下買下股票,不知不覺間,持有重疊的資產,例如,我在某一時段,曾經在同一時間內,持有誠哥四大上巿公司及一隻SS合訂證劵:「祥和」、「祥見」、「殿撚」、「祥塞」、「講登」。祥和持有祥見、祥見持有殿撚,殿撚持有講登,而祥塞雖然專責地產項目,但亦與祥和系有聯營公司,關係密切。

講句唔好聽,萬一誠哥感染新冠肺炎,四隻股票也會同一時間下跌,風險不得不防。

其實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好像我曾投資某環球房地產ETF,我查查佢持有的資產,十大持有資產,有兩隻我已買了。

投資最重要是分散,過份集中,就做不到分散風險的效果,這是投資的大忌。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IB投資系列:投資不一定賺錢

 我已經是保守投資者,「藤信」、「亞李爸爸」等科網股,從沒有沾手,「亞李爸爸」由270元跌到109元,這些悲慘日子,總算沒有經歷過,不過我與許多香港人一樣持有「薈鋒」,一手蟹貨,最終壯士斷臂。另外,疫情超出我們想像,以為好像沙士,很快解決,旅遊股、酒店股、消費股,也損手,跟住國策轉變,「終丐股」死晒,經過幾次衝擊,傷亡慘重。

(他曾是某國首富,風光一時,今日已不復見。)

地球這一邊衰到貼地,地球另一邊欣欣向榮,美股指數屢破新高,「平粿」股值突破三萬億美元,比許多國家的GDP還高,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美股的巿場跟某強國加入世貿後的「終丐股」一樣,唔識股票的人都賺錢,不過小心「月盈則虧」,「物極必反」,加息陰霾持續,令股巿受壓。

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扭轉敗局,回復正數。投資以分散風險為目標,房托股、地產股遍佈全球,鄉講買了「申紅磯」、「嶺翦」,還有日本、新加坡、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其餘都是收息股。債券本應佔一定比例,只是加息在即,利息升,債券價格便會下跌,故未有考慮。

(如果投資表現理想,大不列顛可住靚屋。)

(如果投資表現普通,唯有住舊屋。做人應該能屈能伸,適應環境。)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IB投資系列:孖展槓桿兩種賺錢方法

 要孖展槓桿投資賺錢,有兩種方法:息差、價差。

息差玩法很簡單,IB孖展槓桿,借100萬美元,利息只不過0.75厘,你只要投資任何穩健產品,利息只要高過0.75厘,就可獲利。

例如投資「獲歪臣」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派息有4.9厘,扣除孖展利息,仍有4.15厘。不過要留意,美股要收股息稅30%,而且美國通賬嚴重,隨時會加息,孖展利息也會加,利潤會減少。

價差玩法也很簡單,股票一定係升升跌跌,只不過升得太少,冇肉食,但經過槓桿,情況就不同,一美元兌7.8港元,某些大公司,買100股,一日升跌十數點是平常事,賺錢機會自然會出現。

例如投資「突施奶」公司,升跌極大,以現價計,一股都要八千多港元,買100股,八十幾萬港元,只要股價升一元,就賺780港元,升十元,就賺7800港元,反之亦然。唔好睇少一千幾百元,如果每日也有一千幾百,你仲咁有神心返工嗎?孖展涉及高風險投資,只適合有經驗投資者。

投資必須按著自己的能力、經驗、風險承擔等因素去決定,切勿做出一些超越自己位份的事情,一間公司股價跌到差不多停板,仍然可以力排眾議,大手爭持,背後對該公司的絕對了解及個人定力、素養,唔係咁簡單,真正的股神,除了巴菲特,再沒有第二個,方舟基金的Cathie Wood,只不過是機會主義者。

(既然Cathie Wood都唔算股神,那麼X大師、X姐算老幾?風水佬唔係靠自己改運致富,而係靠睇風水賺錢,講股佬唔係靠投資致富,而係靠講股賺錢,係咪好攪笑?)

(只有巴菲特是股神,能單靠投資曾經成為世界首富。那麼其他人,包括我地自己都一定不是股神,人貴自知,投資一定要小心至上。巴菲特如果有投資「突施奶」,他已可延續世界首富的位置,但他沒有這樣做,我不相信股神沒有睇晒「突施奶」的報告,但他仍然拒絕投資,一定看到一些事情,汽車公司不以賣車賺錢,而以賣碳權、虛擬貨幣賺錢,豈能長久?)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IB投資系列:要分散就不能賺大錢

  我們不知未來會發生甚麼事,可能金融重置,持有甚麼股票、債券都變成廢紙。又或者甚麼數字貨幣,取代現有的。香港也曾經被日本侵佔,經歷三年零八個月,那段時期使用的軍票,今日已成廢紙。

我們做人做事,只能憑那一刻的事情去作判斷,好像當年香港淪陷,日軍強迫港人兌換軍票,一經發現私藏港幣會處死,你可以怎樣做呢?

金融大鱷索羅斯、巴斯並不是普通人物,當年索羅斯狙擊英鎊,一戰成名,佢哋一定發現港元的致命漏洞、人心不穩,才決定狙擊港元,若非當年曾蔭權、任志剛、許仕仁齊心,又有動用外匯儲備的無限權柄,國家口頭的支持,加上索羅斯在俄羅斯債務危機中投資國債損手,無力再戰,才勉強險勝。搏擊叫TKO,技術性擊倒,贏點數,唔係坐定粒六,穩操勝券。

要賺大錢,就要孤注一擲,集中火力在一個巿場,甚至一個行業,甚至一間公司,當年投資甚麼電車、甚麼虛擬貨幣,發了達,就是這些人。但別忘記跳樓、破產也是這些人。

要安全,就要分散,就不會賺大錢。好像投資英國,甚麼「褲寔壹伯止素ETF」、「山埃」集團、「鬚革難及楠步褦緣」等,數字上好像賺了錢,但扣除每年平均通賬,再加上英鎊下跌,由1英鎊兌11港元,跌至10.3、10.4,滙率都虧損了不少,唔覺得賺到錢。

美國又印銀紙,英國又印,為何英國貶值更多?因為美國印銀紙由全球承擔通賬,英國只由本國承擔。故此,美國只要繼續強大,其他巿場即使投資賺錢,也被貶值抵消或減少。某英國樓專家說槓桿買英國樓收租有九厘回報,但是扣除滙價貶值,咪得三厘,倘若未來加息,還息更多,利潤更少,這是令我除了美國,也不能放棄「鄉講」巿場。


(「申紅磯」、「祥和」有五厘息,「鄉講殿遜」有六厘幾,一跌便爭持,「嶺翦」四厘七,「講登」四厘,今年加電費7%,肯定派息不會減少。「講股」平均有五厘,這類穩健股票,IB孖展初始要25%,維持要20%,換言之可槓桿四倍,500萬本金,槓桿三倍,借1000萬,借美元,孖展利息0.75厘,買美股,何愁賺唔到錢?除非美國出現問題,不再強大。)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移英日記(153)與講人食早餐

 由於架豐田Yaris有Apple Carplay,一插入電話,就可用車嘅喇叭及咪,用聲音傳whatsapp信息之類,個仔放學點都要玩,成日講「屎屎尿尿」,部機就會重複咁講,覺得很過癮,點知誤傳俾人,攪到我要致歉,但因為這致歉,打開了話題,原來是移英講人留了電話,但一直無聯絡,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