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

自願醫保,要三思而後行(四)

香港九成的醫療由政府醫院負責,一成由私營醫院負責。

每日150人單程証新移民,一年5萬,廿年100萬,政府醫院根本早已飽和,治本之法,是停止150個單程配額,或香港政府取得審批權。

(林鄭以家庭團聚為由,拒絕停止每日150個單程證,審批權也沒有向中央表達過。林鄭講這番說話不是白痴,她在政府工作多年,有幾多真是家庭團聚比我們一般香港人更清楚。)
(每日150個單程證,一年5萬,廿年100萬,醫療系統如何應付?)
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又關注自己及家人的醫療需要,即使沒有「自願醫保」,亦早早已經買了。有幾多人本來有能力,卻沒有買醫保,純粹因為「自願醫保」而買呢?有,但有沒有一年5萬張新單去抵消每年5萬新移民對醫療的需要呢?而買「自願醫保」的標準計劃是永遠賠不足,除了小型手術有能力自付去私家醫院,中、大、複雜手術自付額過萬,無助分流政府醫院病人到私家醫院。「自願醫保」是捨本逐末,無助解決問題。



那麼我們應否買「自願醫保」?

如果已經買了醫保,就要先了解自己的需要,無需急於轉至「自願醫保」,如果已買多年,有特殊疾病,保險公司也難以受保人一早知道而拒絕理賠,「自願醫保」雖保未知疾病,但首年是不賠,第二年是賠25%,第三年是賠50%,第四年才100%,需要十分小心。轉保也可能要面對重新審核的要求及風險。

「自願醫保」保証續保至100歲,但問深一層,香港人均壽命全球最長,男性七十幾歲,女性八十幾歲,又有幾多人活到100歲?再者保費是隨年幾而增加,退休以後又是否有能力支付保費呢?你到了某個年幾,得了甚麼疾病,你都會向醫院作出醫療聲明,不作任何急救,保到100歲或是終身,意義是否真的這麼大呢?

(保費是跟年幾決定,年幾越大,保費越多。)
以一個普通人而言,每月收入應保留10%作保險、10%作儲蓄及投資,進可攻,退可守。保險是防守,投資是進攻,保險的錢,保單的錢,就不要想收回,除非咒怨自己多病多痛,攞足賠償。

4 則留言:

  1. 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都有自己審批權,可以接受或拒絕外來地域人口湧入,保護本身資源不被搶走。何以單單香港無審批權?家庭團聚為何不上大陸團聚?以上是陶傑的疑問,完全同意。家庭團聚美加也要等十多年。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爭取單程証的審批權比爭取雙普選還難。

      刪除

  2. 以生育率推算,中東伊斯蘭教徒移民到2O5O年將成為歐洲的主流人口,而歐洲原本的白人及基督教將成為「少數」民族,這些原本的主流白人及基督教文化終將被沖淡,被邊緣化,被消滅? 天方夜談?何謂左膠?例如美國民主黨主張開放邊境,任由偷渡客自出自入,給以合法身份!共和黨反對,認為怎夠你玩?每年特赦百萬計偷渡客,他日報恩成為民主黨票源,共和黨怎夠你民主黨玩,手法與共產黨沖淡香港人同出一徹!美國移民制度豈不崩潰?

    https://kmd-online.herokuapp.com/

    回覆刪除
    回覆
    1. 民主社會是以一人一票去決定,故人多話事。

      刪除

IB投資系列:冇一個商業王朝可以永遠長存

 可能我是悲觀嘅投資者,但回望歷史,沒有一個商業王朝可以永遠長存,諾基亞、柯達、Palm…所以豐田章男不肯全力發展電車時,我已預言佢會在神壇掉下來,當然我係估錯了,但我嘅悲觀唔係冇道理。 以前有一家時裝品牌:思捷Esprit,一時無倆,其股價最高達123.5元,巿值17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