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詠春練習,對功力幫助唔大,對健康幫助唔大,只不過有好過冇。
古代以農立國,體力勞動較多,體能比現代人好,只要教授技巧及訓練,就可以成為搏擊高手或戰場的戰士。好像戰國初期的魏武卒,將秦國吊打,奪取河西之地,毫無招架之力。
葉問宗師在香港授徒,大都是低下階層,以體力勞動為主,更多是帶技投師,本身已學過一種或多種武術,但仍然滿足不了他們對武術的追求,既有新武術,絕不錯過學習機會。訓練此等人材,根本不必考慮體能、肌力,但活在今日情況便不同了。
詠春若以急勁破抗打,若沒有充足肌力及強健的心肺功能,如何應付?不竟現代人撳手機多過上樓梯,身體極弱,體能極差。加上有錯誤觀念,以為黐手了得,就代表搏擊戰鬥力強,黐手黐得多,黐到黐咗線,以為掂到就當贏,因黐手競技是這樣,不用真力,原意是保護練習雙方,但久而久之卻廢了武功,詠春打人十拳,人地當搲痕,人地一拳就收你皮,十分諷刺。
如果你夠年輕,去學泰拳吧!接受全方位高強度訓練,上擂台吧!無謂跟一些老野抱殘守缺。如果好像我這些「個頭近」,但又可能面對新變遷及挑戰,又學了些詠春,功力「唔上唔落」,怎也要keep住體能及肌力,遇有要事,也可化險為夷,這個練習就合適。
高強度間歇訓練,高強度運動至自己極限,令心跳至極限八成以上,二十秒高強度運動,十秒休息,跟著再來,連續做八組,四分鐘攪掂。由於過度運動後,氧氣消耗效應,新陳代謝增加,繼續燃燒卡路里。
詠春由於較省力,要做到高強度運動,一定要刻意設計,不能完全當實戰,純粹當練習。考慮到直拳、直腳最重要,我設計如下:問手直腳,落地一刻連環日字衝拳,跟著轉馬,向後方同樣,問手直腳、連環日字衝拳,不住以最快速及力量去做,二十秒後,休息十秒,再來,做八組。因高強度運動可能誘發隱性心臟病,各人應量力而為、循序漸進,或有運動教練指導下進行。
古代越能保持及節省能量,越能生存。現代能量過多,越消耗卡路里,越能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減少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越能生存。古代越能放鬆,詠春打得越好。現代人肌力過少、體能不足,詠春打中人都無用,不竟時代不同,完全兩回事。
(見到英國犯罪率,才知香港這麼好,倘若移到賊城賊國,沒有一兩度板斧,如何可以生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