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詠春功夫是不斷轉變、改進,由葉問宗師、「講手王」黃淳樑師傅、「大俠」趙學賢師傅(一)

葉問宗師原為佛山大族,富家子弟,六至十二歲跟「佛山贊先生」梁贊的徒弟陳華順為師,學習詠春拳,陳去世後,跟隨師兄吳仲素為師,繼續學習三年。十五歲來到香港,就讀赤柱名校聖士提反書院,當時香港仍為英國殖民地,學校有不同國藉學生,但無論華人、英國人、印度人的好勇鬥狠的學生,均敗在葉問之下,後得同學介紹,認識「佛山贊先生」梁贊的次子梁碧,深造詠春四年,功力大進。二十一歲返回佛山,昔日詠春同門無人能敵,被指學了其他功夫打敗同門,四十四歲時,日本侵佔佛山,家道中衰,生活迫人,四十八歲收第一批弟子。1949年,五十六歲的宗師再度來到香港,為了生活,再度教拳,1950年7月在飯店職工總會開設第一個詠春班,初初開班,僅得「標指王」梁相、「尋橋王」駱耀等八人,後「念頭王」徐尚田加入,1954年「講手王」黃淳樑加入,1956年李小龍加入。

葉問宗師在佛山所教的詠春拳,是「傳統詠春拳」(Traditional Wing Chun),雖然他從梁碧所學的詠春拳已有所不同,但為了避免予人口實,仍只是教「傳統詠春拳」,因為在佛山,陳華順的徒弟也不少,葉問是陳華順最後所收的徒弟,年幾也最輕,輩份也最輕,四十八歲的葉問怎也不可能不尊重老前輩的。

(葉問宗師在佛山所傳授的弟子郭富(右)。)

至1950年,葉問宗師在香港所教的詠春拳,是「改良詠春拳」(Modified Wing Chun),已經結合了在香港聖士提反書院與身栽高大的外國同學打鬥的經驗,加上梁碧的四年教導,已經有所改進,故二十一歲重返佛山,重挫同門,招來非議。直至1950年,所教的詠春拳才是經過整理改進的詠春。

「講手王」黃淳樑師傅,廣東順德人,1935年生於香港,中醫世家,生性好勇鬥狠,曾習太極和西洋拳,一剛一柔,經常打架,至十八歲,偶然去到海壇街葉問的拳館,由於年近歲尾,館內人少,黃主動與兩三人切磋,均非其敵手,後宗師派徒弟葉步青與黃一戰,由於葉身高手長,黃的面被打至流血,黃只能打中葉的身體,曾習拳擊的拳應相當重,但因衣服所蓋,不知傷勢。黃拜師後頗得宗師喜愛,黃每次大戰後,均討教宗師的意見,加以改進,尤是進步神速,宗師曾向首徒「標指王」梁相說:「假以一年時間,此子定會在香港武林掀起一場風波」。

(年青時期的黃淳樑師傅與葉問宗師。)
由於黃淳樑師傅每次與人切磋以後,均會思考其用招的得失,不明之處,即向宗師請教,如發現其手法有任何不足,在得到宗師允許下,對其拳法及木人樁法作出應有之改動。今日所流傳的木人樁法,各有不同,其中更有另外不同的八個動作,黃以自身搏擊經驗,對此動作致用法有所保留,但不反對其他人練習,這就是為何出現108式及116式木人樁法,並不是因得到宗師秘傳、真傳,才有116式。

1973年李小龍突然去世,黃視小龍情同手足,對於未完成的截拳道感到可惜,但同時又覺得「截拳道」的名字是限制了發展,於是決定研究一套理論來分析未完成的截拳道,至後來終極格鬥賽出現,格雷斯柔術(巴西柔術)打敗所有武術成為皇者,黃亦有細心研究…。1995年黃遇到武術理論家梁敏滔,經過詳細考慮,才正式將其理論命名,稱為「詠春拳學」(Science of Ving Tsun Kung Fu)。1996年黃應中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培訓部邀請,舉辦全國首次詠春短訓班,並首次公開「詠春拳學」理論,在沒有規則限制下,兩人進行近體格鬥時,如何運用科學理論去解釋隨意對抗的規律性。這個成為今日黃系詠春的核心。

家師趙學賢師傅,黃公稱之為「大俠」,他12-13歲接觸詠春拳,先跟宗師另一徒弟黃作師傅,1975年16歲跟黃淳樑師傅,1984年代表黃淳樑師傅出賽「省港澳武術搏擊邀請賽」,勇奪優勝獎,現時主力培訓拳手參與武術聯會的散打賽、泰拳理事會的拳賽,獲獎無數。

(詠春能夠打敗泰拳,奪得泰拳理事會拳王,最大快人心。)
詠春功夫是不斷轉變、改進,由葉問宗師的「傳統詠春拳」至「改良詠春拳」,至師公黃淳樑師傅的「詠春拳學」,至家師大俠的詠春擂台搏擊術。

2 則留言:

  1. 趙師父套嘢仲有幾多係詠春?
    文國安開館, 已經係教泰拳
    唔好再講詠春打敗泰拳呢D自慰說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你未曾閱讀過本人多年前在雅虎網誌的文章,我遲些再詳談吧!

      刪除

IB投資系列:要留意債券、非美貨幣

 我地要知道,美帝加唔加息,唔係睇股巿,而係睇通脹率,如果佢堅持一定要將通脹率控制在2%,即使不再加息,也不代表立刻減息,九月減唔減到冇人知,今年減唔減冇人知,都係估估下。 如果一早知佢唔減,我使乜咁早沽貨,咁早還日圓,去槓桿化呢?人地贏層樓,我只係贏生活費,真係一個天、一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