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帶給我哋喜悅,不就是睇戲…
Netflix 嘅混沌少年時,在大不列顛帶來極大迴響。因為佢反映嘅青少年現象太真實,對家長極有共鳴。
在大不列顛做學生係好自由,功課極少,你做唔做都冇人理,也理不了,「鄉講」有平時分、考試分,這裡冇評分、冇排名,你鍾意讀就讀,唔鍾意唔讀就唔讀,我嗰仔間學校有教併音,有分派故事書,佢哋在這地長大,讀到就識解,讀得多就認到字,另外要用iPad玩遊戲,聽個字要串出來,佢哋唔使好似我哋以前死背死串,聽個音就可併出來,練習得多就甚麼字都寫出來,識睇識寫就不是文盲,但你做得幾多,全在乎家長,家長都係做工人,往往唔會迫子女用功學習,所以世世代代做低奴,但是我哋亞洲人唔會放任仔女,印度人有錢少少,就供子女讀私立學校,至少可以做中奴,自己唔好都想仔女好。
公立學校如果仲係較差嗰啲,咪好像片中嘅學生一樣,學唔到野,仲搞出個大頭佛,唔好以為套片社會有迴響,政府就會做野,這個生態系統正是統治階層諗出嚟,許多工作仍需要低奴去做,要確保低奴在人口嘅比例一定要足夠,整個國家才能運作。
(片中提到「80/20法則」是以百分比認定男女關係社會的「性吸引力市場價值」,在藉由外表、年齡、職業社會地位、財富資產等條件綜合區分,只有具備高價值的男性才能獲得女性關注和約會來建立關係;而有了80%女性只會被20%優益男性吸引,剩下80%男性只能與20%價值偏低的女性交往,藏有歧視的思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