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IB投資系列:轉持現金保平安

 未來仍有許多不可預知的事情,預期美國仍會加息,已有人押注標普500及納斯達克下跌,悲觀情緒上升,令股巿蒙上陰影。

雖然加息是循序漸進地進行,按理可以軟著陸,但又有誰可以準確預估將來?又有誰可以保證經濟不會硬著陸?不會出現崩盤情況?

唯一對應是減持股票,增持美元。如果單單將美元放在IB收4.83%並不滿足,實有辦法。玩得IB一定玩槓桿,千萬不要開現金戶口,一定要開保證金戶口,才有意思。

假設你有400萬港幣,四球,全買美股,再借同額日圓兌美元買美股,合共800萬貨,巿況不明,全賣股票,假設冇賺冇蝕,得800萬港幣價值的美元閒置收4.83%,扣除借400萬港元價值的日圓借貸利率1%,38.64萬減4萬,即34.64萬,有8.66%利息,每月28000港元,加埋少少收息債券,三皮野,差不多退休了。

如果借110000000日圓以上,利息是0.5%,借得越多,還得越少,但要平衡日圓升值的風險,加上放在IB活期的好處是隨時可用,如果用盡槓桿,保證金要維持,就沒有自由,日圓一升就心驚膽顫,咁又何必?

如果8厘唔滿足,自行提升槓桿,可以獲得10厘、12厘、或以上回報,但風險會提升,後果自負。其實借多少少日圓,借貸利息減半,賺多半厘,已夠皮,做人唔好太貪心。

有人提出聯系滙率賺錢大法,因為觸及強方或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一定干預,所以,以往是冇風險必賺。不過我奉勸各位唔好玩這些,一則現在係「辛時代」,遊戲規則隨時改變,隨時外滙管制,隨時脫勾,隨時改掛天朝幣,又唔係賺得多,何必冒咁大風險呢?

免責聲明:本網誌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人無關。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B投資系列:秋官效應(Adam Cheng effect)

 舊鄉講以前股巿有個怪現象叫「秋官效應」(Adam Cheng effect),或叫「丁蟹效應」,意思係每逢鄭少秋有電視劇上演,講股就必定下跌,由-0.1%至-24.5%而且次次應驗,仲「鯪」過黃大仙。 為何有「秋官效應」?專家研究都找不出原因,如果該套片好似「大時代」講股票,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