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詠春師傅都會話,人體左右中分,叫中線,我方中線與敵方中線連成一線叫子午線,一切爭持皆不出這條線。究竟係咪真?師承不同,版本有異,叫人摸不著頭腦?
詠春中線與子午線共用,意思相同,究竟何謂子午線,讀過地理一定知道,由北極至南極,經過格林威治,就是本初子午線。簡單說,由上至下中分,就係子午線,所以,以正身二子箝羊馬而言,子午線就是中分人體左右,故亦稱中線,我們當說守住中線,攻擊對方中線,以正身而言,也是正確的。
有些詠春師傅講中線,教徒弟追住對方的鼻打,因為這不過是正身的子午線,教到唔清唔楚,有次徒弟打到人身到歪斜,都要移位至對手正面出拳,真係無聊!打腮骨唔得嗎?打太陽穴唔得嗎?如果佢背住你,打後腦都可以,真實搏擊唔係打比賽。
這裡不講甚麼大道理,只係要讓人清楚明白如下:
詠春中線 = 詠春子午線 = 軸心線
不過為免誤會,直接用「軸心線」,守中攻中,倒不如說守軸心、攻軸心,就更加清楚明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