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手續費10美元
10美元(約78港元),話多唔多,話少唔少,可能用開本地平霸證劵商「一通」,通常只收5元,沒交易不必收費,故一個月收78元,一年就要936元,始終覺得唔抵。
其實只要該月有交易,就可從10美元中扣回,假設用了5美元佣金手續費,只需補回5美元即可,又或者購買有用資訊,也可扣回,政策設立是希望人們開了戶口要做交易,再者只要在IB的資產達到10萬美元(78萬港元),就不必收取。
二、每月只有一次免費提款
投資賺了錢,或者突然有需要,都要在戶口提款,IB允許每月一次免費提款,款項可轉帳至全球任何一個銀行戶口,不過,第二次就要收費,如果港元就要收95港元。解決方法,我們不要放晒所有錢去投資,一定要預留金錢作流動資金,若一定要提款,就計算清楚所需,一次過提足夠的款項。
三、證劵公司倒閉
有投資經驗的人都會記得,華資證劵大行:百富勤、正達在亞洲金融風暴,都會倒閉。百富勤全盛時期,可與美資、英資大行匹敵,只因一鋪重注印尼無擔保債劵,遇上印尼盾貶值,立刻倒閉。
當年手機一哥Nokia就是堅持自己的系統,而倒下⋯
當年攝影一哥Kodak堅持用菲林不肯轉數碼,而倒下⋯
瑞士鐘錶界堅持用機械表不肯轉用更準確的石英,將本來佔了全球差不多十成的佔有率,分了出去⋯
今日豐田是全球單一品牌中,銷量全球第一,堅持不肯發展電力車,但是如果馬斯克成功用石墨烯電池用在電力車,充電比入油還快,而且電量是鋰電的2-15倍,續航力自然更長,到了那天,全球駕車人士都只會買電力車,請問以銷售電油車為主的豐田,想不倒閉也難。
Murphy's Law梅菲定律指出:凡事有可能出錯的,就會出錯。
所以我不能說IB不會倒閉,只不過如果你仍然會放錢在本地蚊型證劵商,規模比IB細不知幾多百倍、千倍,但本港的「投資者賠償基金」只提供上限15萬保障,但「一通」這類細行,排名最高的投資者卻有過千萬,仍然放心,而IB巿值超過320億美元(約2496億港元),大約是首富李嘉誠的身家,反不放心,似乎是不合理。
如果閣下是申請國際版IB LLC,要在香港以外有合法居留及住址証明,可獲SIPC的50萬美元(390萬港元)保障外,還受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最高3000萬美元(2億3千4百萬港元)的補充保障。不過因IB在香港有辦事處,香港人只可申請香港版IB HK,要受香港證劵和期貨委員會監管,換言之沒有走資功能,只有15萬港元的投資者賠償基金保障,而且只保港股,美股、美債等一概沒有保障,看來要移居大馬才申請有著數,投資港股,「一通」已足夠。
(這是一通的介面,對比IB專業投資介面,簡直是幼稚園水平,不過最緊要手續費平。留意右上角是「一通排名榜」,是你在一通資產的排名,留意第一名有五千幾萬,這些蚊型投資公司也有幾千萬資產的投資者,但別忘記保障只有15萬。) |
(一通可用手機版,但提醒各位,以手機處理銀行或投資戶口,切勿使用公共WIFI,否則有極大安全風險。一通要輸入戶口號碼及密碼、另再加一通驗證器的密碼,一般而言是安全的。)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