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印度裔美國學者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法國出生的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美國學者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三人,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窮方面所提出的實驗性方案」。)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指出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缺少有效避險工具
很多貧窮地方的人,都會多生兒女,除了因為沒有避孕工具外,這也是他們的避險工具,貧窮地方,衛生及環境也較差,兒童死亡率也較多,多生兒女就能讓較多的生存下去,達到養兒防老的目的。然而,貧窮人生得越多,意味每一孩子所得資源越少,父母死後,留下田地給子女,都不足養活他們自己。
二、不做遠期規劃
貧窮人對教育不重視,因為教育是長遠的投資,他們寧可讓子女在家中幫忙,都不願讓子女接受教育,因為子女在家中幫忙種田,短時間可見到效果,但教育往往長達數年以至十數年,他們不願做這種長遠投資。
另外,當貧窮人得到一些經濟資助,他們都不會買好的種子、配方,又或者買些米、麥等儲備,而是只會買些好食物,令他們即時開心,資助若更大的話,他們寧可買收音機或電視機,對窮人而言,即時開心更重要,這種只望到近處,望不到遠處,缺乏長期規劃的經濟,就讓貧窮延續下去。
三、對認知範圍以外的事執拗及偏見
由於教育缺乏,知識水平較低,對認知範圍以外的事,往往存著執拗及偏見。例如對健康的預防上,貧窮的人極少會做,亦付上極少資源去做。打預防針、買蚊帳,可能只花極少的錢,或甚是慈善機構捐出,也不願意去做。反之,若有大病,即使高利貸借錢也要去醫,這樣豈能不窮呢?
不要以為貧窮只是第三世界的時,其實你也是有同樣的問題。
你有足夠及有效的避險工具麼?你有半年至一年的收入作為流動資金麼?以應變緊急需要麼?你有買適當保險,以應變意外、疾病、死亡⋯對家庭的影響麼?
你有充足的資金,以作種種投資,去為兒女升學之用?為退休準備麼?你有維持足夠帶氧運動及注意飲食,去維持身體健康麼?
你有不住閱讀及學習,增加自己的認知範圍,避免出現執拗及偏見麼?還是只顧日夜按手機呢?
(貧窮不是缺少資源,而是沒有效運用資源,不住地浪費。) |
(貧窮不是他們吃不飽、沒有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