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敢言的香港人都走了

 雖然在電視已經看不到,但在網絡世界,仍然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評論,好像老蕭已經出走台灣,趙氏已出走英國等,講得出名字,已不在香港了。

最近有一位資深傳媒人吳志森在YouTube 親述已出走英國,更反駁某巿長悽涼論。

想當年,吳志森在頭條新聞,令我印象深刻,他本是一位十分正經的人,但扮起大帥、太后,卻讓觀眾大笑,諷刺時弊相當入肉,故此當時香港雖然沒有變好,但由於傳媒發揮監察作用,也保持香港的招牌,更重要是為香港人出一口氣,就好像壓力煲的放氣口,如果連這個放氣口也沒有,壓力過大便會爆炸。

(吳志森的拍檔曾志豪已出走台灣,以前「著草」的人,都是大奸大惡的壞人,一係殺了人,一係做了大單野,唔走唔得,今日已改變。)

(老蕭個女,靚過香港小姐及一眾所謂明星。)

(趙氏遠走英倫,希望佢一家安好。)

(梁芷珊出走台灣,有能力走都已走或將會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B投資系列:陰乾全世界

 尾帝嘅陰謀,我哋必須理解。 起初都以為用啲虛幣,呃下人錢便算,原來有更大陰謀,買虛幣必須兌換「搵訂幣」,而搵訂幣要找尾元、尾債支撐,就自然有水魚買尾元、尾債,支撐尾國洗腳唔抺腳嘅經濟。 當然「搵訂幣」買嘅,通常係流動性較高嘅現金、短期尾債、債基為主,長期尾債仍要透過戰爭、關稅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