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傳統詠春在擂台是不會贏的,所以亦不會參加

我年輕時候,曾經聽過有關詠春出拳的比喻,假設肩膀是固定不動,而拳在戒備狀態,肘關節是屈曲的,好像木工一樣,將鎚打在屈曲的板子上,則屈曲的板子伸展,便產生很大的力,以此解釋甚麼「肘底力」云云⋯。

固然人是血肉之軀,不可能鎖死在某空間完全不動,出拳的時候,是牽及身體多個部份及肌肉,不是單單手力。肩膀亦不可能固定不動,只不過古代老練的詠春師傅,攻擊動作越細緻,攻擊預兆越少,避免敵人知道,並不是真的固定不動。再者要將力施之對方,使對方受傷,自己也要承受同樣的力,就好像比喻中固定的不動點,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施力者作出的力,也要承受同樣的反作用力。

古代武術家知識有限,不會知道甚麼「牛頓定律」,故會用生活或工作接觸到的事件去解釋,我是可以理解,但今日知識爆炸的年代,就必須要知道背後真實的意思,才能作出合理、正確的訓練。

甚麼「起腳膊不動」?甚麼「出拳肩不動」?只不過是古代詠春大師傅,拳重、腳重已足可克敵有餘,要在搏擊發揮作用,就是要隱藏自己出招的預兆才能發揮實戰的果效。

如果對初學詠春的人,一開始又說出拳肩不動,出腳膊不動,好像彊屍一樣,只容許相關的動作關節有動作,其他一概不許動,怎會練到功夫呢?功夫永遠由粗練至細,一開始就要求細緻,就不可能練到功夫。

(「荒謬!」出拳出腳好像彊屍一樣,其他關節不動,簡直荒謬。圖為「必理痛」廣告。)
出拳都牽及多個肌肉群組:


所以詠春所謂「肘底力」,並不單單三頭肌發力。如果一開始就有「出拳肩不動」的指導,學習者根本從來不用三角肌、腰肌、臀肌等協作出拳的動作,試問,這些詠春拳手怎可能在擂台敵得過用全身力去打拳的拳手呢?

(荒謬腳,更不用說,好像行鋼線一樣,移動、平衡也成問題,莫說搏擊。)
(如果未信耶穌,可以賭博,我一定重注買散打拳手贏,因為我太了解詠春拳,是不會贏的。)

2 則留言:

  1. 台灣盧系詠春更爛...不是打架用的...不知用來幹嘛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不止傳統詠春,國術也差不多。

      刪除

IB投資系列:裝聾扮啞?

 誠哥隔空回話「下浦聾」… Hong Kong經濟挑戰,不是簡單投入就一定成功。暗示迫港商投資都冇用,要從根本結構性改變,還原Hong Kong嘅獨特性,才是良方。 高奴講到咁明,我哋啲低奴都明晒,「下浦聾」、「今上」這些奴隸主掩耳盜鈴、詐聽唔到,咁都冇辦法。我研究誠哥旗艦「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