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評價:一個堅離地、不切實際的想法。
第一,我承認每月定額投資是好的習慣,但每月1萬元去投資,就顯得堅離地,根本做不到。我回想多年前,自己投身社會工作,做學護有1萬元多一點,那時人工相當不錯,那時息口很高,我去了中國銀行做「零存整付」有9%,我第一年每月7000元去儲,第二年人工加了,我第二年每月8000元去儲,那時我的同學,有的買車,而且是新車,有的買錶,而且都是價值不菲的名錶,其他生活質素更不用說。而我,不是去護士飯堂買飯票,吃平飯,沒有買沒有訂,就唯有自己在宿舍偷偷地煮即食面⋯日子是不容易涯,今日的年輕人,可以這樣嗎?可以五十年都這樣嗎?直至自己70歲,開始過富豪生活嗎?
第二,要每月有2%利潤,即使不計複合利潤,一年24%回報,做甚麼才有?我都很想知道。即使投資「四叔」的恒基地產(0012),派息一年才2厘多(唔係一個月派2厘),陰公!投資的回報與風險是成正比的,投資回報越高,風險越大,這是千古以來不變的定律,要將資金永遠投資在高風險項目上,而且個個月都成功,年年都成功,去到50年變成4.68億元,根本不可能,只要一鋪失敗,已經要破產了。
四叔以及香港一眾富豪在香港發展成功,其實只佔人口比例極少,要天時、地利、人和⋯種種因素配合,然後才可以成功,四叔如果打回原型,來到今日這世代從頭開始,也不一定可以成功。即使四叔的兒子繼承了四叔一半做生意的本領,每月只給他一萬五千元薪金,要他每月用一萬元投資,不給予任何生活的幫助及生意的指示,五十年後,不要說4.68億,我寫包單,一半2億三千萬也不可能。
(四叔擁有最多農地儲備,但是否可建住宅,仍需要看政府的政策。) |
(香港商界十大梟雄,都離不開地產商。)
(蕭生評四叔有才器,但沒有遠大眼光,有今天的財富,全靠專注及掌握香港特有的地產時機。)
讚成把李兆基打回原形,看他如何再一次風山水起,但問題是「人脈仍在」,無錢也可利用「人脈」賺錢。半年前看電視,一部近六零年代的西片,故事講兩個紳士大富翁打賭,不花一毫子,借窮鬼一張百萬元的支票 ( 但不準用 ),靠這張支票給「窮鬼」帶來了「人脈」,用人脈關係投資油鑛,很多富人信任他,投資在他的金礦公司,結果他一毫子未花便發了達,並娶了個皇室富家女做老婆,財色兼收。
回覆刪除可找一個二打六做替身,聽命於李兆基的想法,看李兆基的「替身」如何由「在職貧窮」( 每天做12小時,只賺最低工資 )變身超級富豪?
回覆刪除你叫田北辰去擋房住一兩日冇問題,他曾體驗過,但一個月、一年⋯是不可能,何況幾十年呢?
回覆刪除六十年代流行「金山阿伯」這個名詞,香港藝人高魯泉常在電影中飾演「金山阿伯」或「咸濕伯虎」。金山阿伯於五十年代到金山捱世界,在餐廳洗大餅,努力存銭,節衣縮食,最後自己開餐廳發了達,電影情節高魯泉回港想娶老婆,通過想娶南紅,蕭芳芳。但今天已不見有洗大餅發達或有甚麼「金山阿伯」,今天世代不同五丶六十年代,當天能不代表今天也能。
回覆刪除當年到金山(通常指美國三藩市)洗碗的金山阿伯可以發達,可能有三個原因,在餐廳工作,老闆提供免費三餐及一宿,省去九成開支,自然儲蓄容易。(如果不好賭搏好色及輸光 。)不同現在美國,賺最低工資,租一間房已去了人工的一半,再加上交通費每月100元,又再加敏食消費,人工已去了九成九。
回覆刪除當年美國美金紙水高,香港紙水低,賺美金,但用在香港,十分好用。
回覆刪除你說「紙水」,年輕人可能不明,即係滙率。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