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個人而言,除了狀態有限外,打的時候,都是太被動,變相別人是主導了整個環境。與師叔黐手時,我是十分注重自己的陣勢,不容有差錯,但其實對方亦有漏洞,「以攻為守、以打為消」才是詠春的宗旨。
至於面對攻勢越強,拍手可退,但抌手卻不可退,因為「拍手可進可退」,「抌間只進不退」,故此退角馬同時抌手,一定被家師「大俠」駡死,可能由於對方來勢凶凶,衝擊力大,我都不得不有所顧忌,不得不退馬去減少其衝擊力,其實只要壓低小小重心,坐穩個馬,對方力流一偏,機會是有的。
至於某師叔,容我坦白講,似乎未有二十年功力應有的水平,首先,是膀護手變擸手衝拳,護手沒有便立刻想擸手,以致肘部飛肘,正所謂「沉肘落膊」,二則擸手太著意擸手,姆指想扣死橋手,其實你扣死人,即人扣死你,詠春擸手只是僅僅提供空間去進攻就可以了。這一點可能他跟黃公時,由於黃公已經年老,沒有直接指導有關吧!
(留意黃公的擸手衝拳,擸的手是很放鬆的,沒有促死對方橋手的。) |
招允系某師傅亦指出黃系的日字衝拳利用手腕由放鬆至抽起的抽鞭發力方式,不表讚同,並指出示範永遠都可以,但實戰卻永不可行,因為著力點一有差異,手腕即會受傷,泰拳比賽時拳手將手腕扎死,就是不容許腕部郁動,以致受傷,如果發力要靠腕力郁動,十分危險。
黃系日字衝拳,是以上肢當作一個鏈子系統,提高速度,在接觸目標前的瞬間,腕部抽上一扭,拳頭握緊,將全身的力引出,以致在短距離產生極大的爆發力,這就所謂的「長橋發力」,或者叫作「寸勁」了。
我不否認某師傅的意見及顧慮,但同時也明白黃系這樣做的原因,唯有在做小念頭時,著重圈手動作,打好根基,讓腕部有充足訓練,減少受傷的可能吧!
學溫系的表示圖上這個架勢好眼熟
回覆刪除師伯溫鑑良的實用詠春,根也是源於黃公,眼熟是合理的。
回覆刪除不知“某師叔”是否李x昌?
回覆刪除不是,黃公有許多弟子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