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IB投資系列:投資不一定賺錢

 我已經是保守投資者,「藤信」、「亞李爸爸」等科網股,從沒有沾手,「亞李爸爸」由270元跌到109元,這些悲慘日子,總算沒有經歷過,不過我與許多香港人一樣持有「薈鋒」,一手蟹貨,最終壯士斷臂。另外,疫情超出我們想像,以為好像沙士,很快解決,旅遊股、酒店股、消費股,也損手,跟住國策轉變,「終丐股」死晒,經過幾次衝擊,傷亡慘重。

(他曾是某國首富,風光一時,今日已不復見。)

地球這一邊衰到貼地,地球另一邊欣欣向榮,美股指數屢破新高,「平粿」股值突破三萬億美元,比許多國家的GDP還高,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美股的巿場跟某強國加入世貿後的「終丐股」一樣,唔識股票的人都賺錢,不過小心「月盈則虧」,「物極必反」,加息陰霾持續,令股巿受壓。

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扭轉敗局,回復正數。投資以分散風險為目標,房托股、地產股遍佈全球,鄉講買了「申紅磯」、「嶺翦」,還有日本、新加坡、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其餘都是收息股。債券本應佔一定比例,只是加息在即,利息升,債券價格便會下跌,故未有考慮。

(如果投資表現理想,大不列顛可住靚屋。)

(如果投資表現普通,唯有住舊屋。做人應該能屈能伸,適應環境。)

(文章只屬個人分享,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B投資系列:秋官效應(Adam Cheng effect)

 舊鄉講以前股巿有個怪現象叫「秋官效應」(Adam Cheng effect),或叫「丁蟹效應」,意思係每逢鄭少秋每逢有電視劇上演,講股就必定下跌,由-0.1%至-24.5%而且次次應驗,仲「鯪」過黃大仙。 為何有「秋官效應」?專家研究都找不出原因,如果該套片好似「大時代」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