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都深信走資保平安,那麼持有任何港元或港元資產,都會受港元貶值帶來的風險。當然有風險不代表唔做,而是要衡量承擔風險所得的回報是否值得?
現時疫症嚴重,經濟困難,如果要真正要幫助巿民,透過直接派錢,或派發消費劵、補貼等,方為正路。現許多大企業也裁員、減薪,小巿民保留更多流動資金,更能應對緊急的需要,若貪2厘息,到有需要時又冇錢,即使你可在巿場出售,也要支付手續費及債券下跌造成的損失,沒有樓宇或資產抵押的貸款肯定高於2厘,得不償失。
在經濟衰退時,要鼓勵消費,方能復甦經濟。若積穀防飢,流動現金更能應對需要。若退休一族靠食息維持生活,2厘根本不可能,除非本金極大。故ibond定位及目的,若是為巿民福祉,似乎講不通。
中美貿易戰,香港成為磨心,形勢十分困難,港元強勢只不過短期虛火,中資回流在香港上巿集資,以及風險基金大量吸納,以便狙擊港元,才是港元強勢的主因。政府雖然坐擁大量外滙儲備,但疫症期間也消耗不少,加上外界不知金管局有多少投資在沒完沒了的人民幣債券,實質有幾多彈藥對抗狙擊成為疑問?
以低息發債,冠以通賬掛勾名義,就正可避免外界對外滙儲備的懷疑,又可儲備多一點彈藥,以防風險基金巴斯狙擊港元,一石二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