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理論及實際是有分別。好像詠春拳,黐手了得,但真打被人打到豬頭咁樣,因為黐手只是練習,練橋手反應,不練力、不練抗打。一定程度上,只要做到反應即可,你出日字衝拳,對方出了膀手,你的拳就自然會停。所以動作細節、力度往往應付不了實戰,你出了攤手就能接對手勾拳麼?力度唔夠、橋手對抗性唔夠、角度唔夠、時機唔合,也不成立。
(詠春派最喜歡說戴拳套沒有手感,不能發揮黐手的真正威力,徐曉冬大破詠春丁浩,即使丁浩不戴拳套也可,在格鬥中也看不出詠春有幾利害。人人都恨不得打敗徐曉冬這個國術大敵,豈會不盡畢生絕學,去除這個人,奈何國術真係唔得,學習國術的人連自己也騙埋。)
唔怕得罪講句,即使葉問宗師在今日這個世代教拳,又假設教拳方法不變,最多也不過教出丁浩的水平。沒有帶氧運動訓練、沒有肌力抗阻訓練、沒有抗打訓練、沒有傳授下盤功夫、更沒有擂台搏擊訓練,缺乏其中一項,已足夠廢你武功。只不過六七十年代,生活困難,許多人都靠苦力維生,身體健壯,心肺功能強健,加上葉問宗師許多徒弟都是帶技投師,功夫根基優越、馬步扎實,加上宗師鼓勵門人出外切磋比試,以求真知,武術經過實戰的洗禮,才變得無堅不摧,越變越強。當然放在今日,教唆他人以武力攻擊他人及打鬥,已被警察拘捕了。
說到這裡,已經講到很白,功夫唔係咁簡單,除了立技,更要地術,要做到好的功夫師傅,一點也不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