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好書推介:財閥治港(林本利博士)


2014年7月31日,是恒生指數創立50周年。回顧過去50年,恒指反映香港經濟起跌及種種變遷,陪伴港人一起走過半世紀。

筆者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嬰兒潮,經歷香港經濟起飛和轉型,由發展工業和航運,逐漸轉向地產和金融業。這半個世紀,香港亦從英國殖民地,以英資財團為首,過渡至由華資地產商操控經濟命脈;到回歸後,中資企業逐漸抬頭,積極介入各經濟領域。
2010年7月,獲媒體邀約撰寫專欄。當時已有一個心願,就是去發掘和理解過去數十年英資和華資財團對香港經濟的貢獻和影響。還記得當時為潘慧嫻的著作《地產霸權》撰寫序言,她在著作中探討華資地產商,在回歸前如何在地產市場上攫取巨利。筆者的文章,集中處理回歸後「地產霸權」的狀況,作個補白,讓讀者在這方面有更多認識和體會,加深對香港經濟的認識。

筆者在1984年畢業於港大(主修經濟),當時香港經濟正陷入低谷,恒指處於800點水平(仍較1964年的100點上升七倍)。隨著中英簽署聯合聲明,香港前途較為明朗,股市樓市在低谷大幅反彈,輾轉上升,恒指在九七回歸後不久衝上16,800點,較1984年上升20倍,同期樓價亦上升十多倍。

回歸後香港受到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地產泡沫爆破,之後再有科網泡沫爆破和沙士疫症,經濟下滑,連續六年出現通縮,到2003年下半年才從谷底反彈。往後十年,恒指一度衝破31,000點,樓價亦突破回歸時的高位。

過去數十年,港人經歷經濟和政治上的種種變遷,但即使面對大小風浪,香港始終是「福地」,為不少人創造財富。然而,財富未必能夠帶來真正快樂和滿足。近幾年富家望族不斷爆出貪腐醜聞和爭產風波,金錢財富不是祝福,反成咒詛。希望透過這書,除了讓讀者對香港過去50年的經濟發展有更多認識外,亦能對金錢財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B投資系列:低奴崩盤策略

 「遭拜凳」時日無多,要將政權交俾「突郎浦」,個巿好快頂唔住,為了將經濟崩潰責任賴俾「貢禾黨」,一定頂到交接一刻。換而之,「突郎浦」一當位,危機就會展開。 升息嘅時候,美債跌,可以理解,降息嘅時候,美債仍然跌,咁即係點?需求定律,冇需求咪跌囉,無人借錢給美帝使,咁佢發窮惡點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