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功夫好,要練好體能,要練核心肌群,要練好髖馬⋯如果有人問我詠春有甚麼招數,多半是想攞捷徑,想用一招半式就稱王稱霸⋯。(發夢吧!)
坦白講,除了擂台的榮耀值得這樣付出外,根本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在香港,治安是不錯,絕少要用功夫去保障自身及財產的安全,有錢的人,請幾個保鏢或加裝保安即可。如果面對賊王葉繼歡,手持AK47自動步槍、54式手搶,有持點三八的警察都要迴避,面對賊王張子強,誠哥速速膀水,跟拳腳功夫好壞完全沒有關係。
(當年賊王張子強,功夫難道比陳啟廸強,拳法比曹星如勁麼?為何李嘉誠要速速俾贖金?) |
至於付出與收穫是否合乎正比?要花這麼長時間收集資訊、分析、做功課⋯投資萬元,才得千元,是否值得?經濟學講的是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決策過程面對多項選擇,放棄價值最高的選擇。我每日返工,在巴士上,可以選擇上網睇財經、打機、睡覺⋯,假設這是我優先選擇次序,我選擇上網睇財經的機會成本是打機,即是我犧牲了打機去上網睇財經。
(人的欲望是無限,但資源是有限,面對稀少性,我們需要選擇擇及競爭。) |
至於競爭,一定是對某些人有利,某些人較不利,於是出現了歧視(Discrimination),例如讀書時期,背誦能力較好的,獲得較好成積。在擂台拳賽,身高手長、忍耐力佳、減磅能力較高的人,較有優勢。至於投資,對數字敏感,又不用返工,常有時間睇住個巿的人,對經常上上落落的股票,較有把握。至於要返工的慬慎投資者,則花時間去獲得資訊,做足功課才小心入巿,也不失為他的優勝處。所以明白自己的長處,將自己處於有利位置,才能獲得最大利潤。
當年看電視,拳王阿里和一個白人拳手比賽,對方高大過阿里一個頭,怎知不敵阿里,韋基信當時評論説:【高大但不捱得痛。】
回覆刪除功夫輸光給泰拳,巴西柔術,合氣道,我認為同樣道理,無訓練硬功,例如一腳掃断樹的硬功,所以光練體能,並不足夠。
家師說抗打要練,不過只限要上擂台的人。因為資源有限,練好拳法更化算。再者這篇主力是講投資,不必太介意。
刪除七十年代功夫熱,洪拳,詠春,蔡李佛,北少林,北螳螂大為流行,但今天時移世易,香港年輕人不認自己是中國人,連帶討厭中華文化,網上一面倒對功夫劣評,看不起功夫,令人感槪!
回覆刪除個人相信格食格,本人看好蔡李佛能戰勝泰拳。無知的年輕人低估了功夫的烕力。佛家掌,連環插捶不是流的!
尊重你的睇法,國術攪到如斯地步也感難過。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