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做人應該要有點厚道,如果是無心之失,應多多包容,始終老人家體力所限,就是宗師癌症臨終前的展示,也是勉強為之,未做得好,也是可以理解。不過如果有人只憑與宗師血緣關係,沒有憑良心去教,將一門武術發揮極致,反倒將這門武術淪為養生運動,即使五枚師太、嚴詠春在世,也不恥他們這樣。
(如果兩位大師大病臨終前如此展示,我絕不怪責,但當時他們仍然健康,做慢D,冇人會怪你,做好D,讓宗師在天之靈也以此為榮,好嗎?)某宗師外甥說要報仇用刀就可以,何必學詠春。某宗師兒子說未來要將詠春放在養生方面發展。你聽到他們的論點,就明白他們已放棄實戰的方向,難怪手法也走晒樣。
最差的詠春技術:擘馬、飛肘、後傾..即使有這些問題,在鏡頭前都可扮下野,修飾下,然而完全沒有這個意識,你就知問題有多嚴重。
甚麼詠春手才算好?一定要有一個標準,我大膽公開講一講,一個好的詠春手,面對無論對手幾大力、幾霸道也無可奈何,一概攻不了,盡其量連橋帶人推開。
點樣可做到?有的用橋手角度,有的用埋肘程度,有的用橋手間的摩擦力度,有的用關節特性…但總的而言都要有好的詠春手法才能做到。
詠春手好,並未足夠,面對霸道的攻擊,上半身力保不失,但如果擘馬,面對這個衝擊力,個馬就會散晒,人家再追擊,就無法防禦,所以個馬也是重要。
十個詠春九個流,我奉勸未學就不要學了,去學巴柔、泰拳吧!就好像投資,你都會選擇贏面高的地區投資,計唔到數的數字貨幣就無謂玩了。
(好的詠春腳,唔會先提膝,再踢出。用自己體重對抗反作用力,倘若對手強大,自己也站不穩。)(黃公示範正確的詠春腳,行最短的直線,以支撐腳對抗反作用力,以地下為支撐,力破強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