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詠春的五條中線,與傳統詠春有差別麼?有矛盾麼?
第一條中線,將人中分左右,即傳統所謂的中線,第二條中線,以肘區分上下,與第一中線,一直一橫,而分出四門,第三條中線,是兩手交錯點,即黃系的「子午定中線」…其實「五條中線」好像是新名詞、新概念,其實與傳統詠春沒有分別,只是每一個師傅的表達不同吧!
(溫鑑良師傅解釋「五條中線」。) |
溫系所謂:「拳不盡肘避免力上膊」,道理是對,家師所謂:「拳必盡肘力才盡」,道理也對。問題是怎樣拆解吧!真真正正會出現盡肘而力上膊的問題,只有在橋手及肘早早在中線上才會出現,尤其是與一般實用詠春門人黐手,雙手都夾在中線,若伸盡肘出拳,一定是飛肘的。又或者當用抌手後再出拳,由於抌手已是埋肘,若伸盡肘出拳,也一定是飛肘…。
除了上述情況,橋手及肘早早在中線,再伸盡肘,則力會上膊。若肘不在中線,越出拳越埋肘,直至伸盡肘,才最接近中線,這情況卻沒有力上膊。
拳不盡肘,曲手出拳,抽腕但少少轉腕(好像招允系詠春拳轉腕45度)
溫系示範發勁,一是令人彈開,一是將勁度打入去。其實與本門的「衝擊勁」及「滲透勁」差不多,只是表達的方法不同吧!
(溫鑑良師傅正指導徒弟「水平式膀手」,留意肩、肘、腕在同一水平。) |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lawrence師兄, 好耐冇來你的blog學野, 近況如何? 可能係自己學藝未精, 一條中線已經未能顧好, 所以怎樣顧好5條中線, 又可以不混淆?
回覆刪除Cool King
五條中線只是一個概念,沒有提到管好的技巧方法。就好像第一條中線,將人中分左右,也是傳統詠所指的中線,怎守呢?攻守也在這條中線,ok嗎?以前某詠春師傅教徒弟要管好中線,如果打頭要向著他的鼻,因為鼻正正在中線,有一次某徒弟與人講手,將對方打倒在地,面朝他方,某徒弟立刻走位,向回他的鼻才打。豈不可笑!實際怎做,只有實際環境解得通。
回覆刪除對膊子午為中線,相信該位人兄沒有明白這點?
刪除「側身以膊為子午」,指轉馬為側身馬時對中線的分別,上述情況應打腮骨位置,應以軸心去理解,無論別人位如何,軸也是一樣,若背著你則打後腦。
刪除其實澳門一脈都係轉腕45度出拳的。
回覆刪除你是指雷明輝師傅?
刪除何金銘一脈都係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