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鑑良師傅(左一)及梁挺博士(右一)於東江周家螳螂國術協會活動中合照,溫師傅投師梁相師傅時,梁博士已學至標指,是他的師兄。) |
如果葉問宗師是首位將傳統詠春功夫,放棄陰陽五行,而以科學角度解釋拳理,那麼黃公就更進一步,將力學及幾何概念解釋拳理,除了令人明白以外,更有利詠春拳的發展。至溫師伯,更著重每一手法的合理性、科學性、邏輯性,鍥而不捨要找出詠春的真諦,經過不斷改良,已經不像黃公的詠春拳,但他不理外間批評,同時也尊重恩師,至黃公去世,才由「改良詠春」,正式正名為「實用詠春」。
實用詠春拳是改得相當大,可以理解難受傳統詠春接受,甚至黃系詠春也有微言,但是否如外間所言,既然改到不像詠春,何不改其他名字?而這種改,又是否有合理、科學性、邏輯性呢?
甚麼是傳統?甚麼是正宗?詠春本來就是從傳統功夫走出來的,本來就是不正宗、不傳統…是一秘密拳術,只傳授予小數人。
如果改了拳,就不應叫「詠春拳」,那麼李小龍將之改為「截拳道」,一樣受人批評,說他不懂飲水思源,那麼不改名的,像葉問宗師,即使改了拳,但沒有改名,仍然受人批評,說他學了其他功夫打敗佛山同門(實際是跟了梁碧師傅深造,功力大進),往後的黃公、家師、師伯…只要一旦成名,就會有人批評。
似乎改不改名?改不改拳?根本沒有關係,只因成名,招來妒嫉。
(家師趙學賢師傅(右)與徒弟拳王陳俊賢師傅(左),拳王腰間所戴,正是香港泰拳理事會的拳王金腰帶。家師在拳壇甚具名聲,得到尊重,但在詠春界卻只有批評。看來我們不必介意別人說三道四,只管向目標努力。) |
(陳俊賢師傅,27歲,人稱「靚仔賢」,外號「掠火」,今日已不是靚仔,是四歲兒子的爸爸。師承趙學賢師傅,曽20連勝,其中7次KO對手,獲奬無數,與拳王文國安師傅等成立「King Star」,現已是館主。) |
但很少人會理性分析每招每式的改變,是否有可取之處?
當然我不能期望一兩次交流,就可以解釋我心中的疑惑,有許多地方,我仍是不明白。例如五五馬與傳統的單重,雖然家師都說會按實戰需要而成為三七馬,有時還會前重心,但只會很短時間,總的來說也是後重心,五五馬對我來說也是很新。
「拳不盡肘避免力上膊」,這與家師教授,「拳必盡肘力才盡」,兩個理論剛剛相反,但各有道理。當拳由起動一刻開始,是不斷加速,至最後,速度最快,力量最大,故拳伸盡肘,才會力盡,將力量極大化。至於當拳不斷伸盡,肘關節會不斷偏離中線,至最後一刻,拳、肘、肩膊連成一線,力量便會上膊,不能傳達至身體,再傳至馬步,再傳至地面,換言之也難借地下力。
出拳時手肘伸盡,好容易出現關節問題
回覆刪除「宇宙最強」甄子丹最近接受訪問,主持說謝霆鋒打到傷晒,子丹說我比他傷100倍...有四次差不多盲。我做地盤,揮鎚時那有伸盡肘?只因不斷重複動作,一樣有「網球肘」,武術也需要不斷重複動作,傷也是難免,我練衝刺上步也有筋膜炎,最嚴重的時候連站立也成問題,跟人黐手,別人說我無料、打法被動,這又如何?當你返不了工,跟你黐手的會可憐你麼?會接濟你麼?我們不是劉翔,是國家英雄,背負千斤重。我們只是普通人,有倦、有傷,咪休息一下,被人串兩句,得少意思的!
回覆刪除拳王文國安師傅跟我說,有次擂台被人打爆腮骨,整個星期都不能吃固體食物,苦不堪言...練功夫受傷是很平常,我們只能做足熱身運動,拉筋...按步就班去練習。
回覆刪除梁挺博士曾於全球各地公開示範表演,在自己伸直手臂後,讓人分筋挫骨,他說直到今天雙臂仍原好無缺。
師伯溫鑑良師傅不伸盡肘,只因武術見解不同,非怕受傷或遭人分筋挫骨。
我现在觉得尽肘和不尽肘背后是两种不同的发力方式。
回覆刪除尽肘是靠质量加速度产生打击力,好比你用大铁锤(Sledge Hammer)拆一堵墙。
不尽肘是为了保持结构把反作用力传到地面,好比你在车轮前面放一个三角楔子,车开不动了,是因为楔子比车要更重更坚固吗?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温系桥手霸道挡不住,其实不是因为手臂肌肉发达,更不是什么气功,就是因为手臂135度把力都卸到了脚下,你以为在对抗他的桥手,其实是在对抗地板。
不過我們貪心一點,自身力及借地力都要兼得。
回覆刪除梅大師你覺得另師大俠趙師傅可否與溫師傅及實用詠春一戰?
回覆刪除其實他們何止一戰,只不過大家都是香港出名的詠春師傅,又是同門師兄弟,結果一概不會公佈。作為後輩也不便詳談。
刪除未知梅大師可否又評論一下黃公後期弟子的詠春, 如陳X文師父, 歐陽XX師傅, 李X昌師傅, Philipp Bayer師傅, 純詠春, 詠春譚等等?
回覆刪除有些是師伯,有些是師叔,作為後輩不便談論。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