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

詠春不能實戰之因(四)?

沒有適切的訓練。

今日香港的詠春拳,由於地方問題,租金問題,往往會在任何地方教授,有的在公園,有的在寫字樓,又或者租用社區中心的活動室⋯設備所限,自然就沒有適切的訓練。

(某屯門巿中心區議員的詠春班。四周都是辦公室設備,沒有吊包、壁包,如何練到真功夫?)
(李潤添師傅(左)與梁挺(中)同台,今日難現。)

詠春要的訓練,除了黐手,更要扯空鎚、木人樁、吊包、壁包、自由搏擊訓練等。

(吊包擊打可練「衝擊勁」,壁包擊打可練「滲透勁」。)
當然有的缺乏,是基於對這些訓練的認知不足,又不願意學習,我們知道「聖人無常師」,但真的願意放下身段的人卻很少。於是對於不認知的事,一概否認,我都不止一次聽過傳統師傅說擂台搏擊無用,但可知道背後的真正的原因。一是由於無知,二是即使知,但更清楚要訓練一個上擂台的拳手有多辛苦,引靶要多用力⋯拳手固然辛苦,訓練的師傅也不會舒服得幾多,但學費可不會根據師傅的辛苦程度來決定。

擂台搏擊與徒手搏擊是有少許分別,再加上不同的賽事,散打與泰拳的訓練也不會完全一樣,散打有摔撻,泰拳有肘膝。另外還有拳套,用的是衝擊勁,與徒手搏擊的滲透勁不同,另外,出拳時都是用肱三頭肌將手臂快速伸展,但戴拳套的出拳,三角肌會略略抬起,將手臂位置重新置中,調整打擊軌道,配合腹斜肌,加大力量。徒手搏擊是沉肘落膊,要隱藏攻擊意圖,肌肉都要用,但要用得幼細一點兒。

擂台訓練有沒有用?看看詠春的對戰結果就可知道。攻擊技要學「抗打」,摔撻技要學「受身」,這是基本常識,作為功夫師傅不可能不知,但傳統詠春既沒有「抗打」、又沒有「受身」,當你明白這事實,就明白「玻璃身」的詠春為何短時間敗陣了。

(詠春師傅大戰散打,被人踢斷肋骨,短時間敗陣。散打以摔撻為主,拳腳比泰拳弱,若是泰拳,肋骨會反插入肺,導致內出血死亡。)

如果只一味說「拳套」問題,「賽例」問題,不住迴避,有用嗎?

(詠春拳是包含多種訓練,缺一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IB投資系列:裝聾扮啞?

 誠哥隔空回話「下浦聾」… Hong Kong經濟挑戰,不是簡單投入就一定成功。暗示迫港商投資都冇用,要從根本結構性改變,還原Hong Kong嘅獨特性,才是良方。 高奴講到咁明,我哋啲低奴都明晒,「下浦聾」、「今上」這些奴隸主掩耳盜鈴、詐聽唔到,咁都冇辦法。我研究誠哥旗艦「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