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的詠春拳,由於地方問題,租金問題,往往會在任何地方教授,有的在公園,有的在寫字樓,又或者租用社區中心的活動室⋯設備所限,自然就沒有適切的訓練。
(某屯門巿中心區議員的詠春班。四周都是辦公室設備,沒有吊包、壁包,如何練到真功夫?) |
(李潤添師傅(左)與梁挺(中)同台,今日難現。) |
詠春要的訓練,除了黐手,更要扯空鎚、木人樁、吊包、壁包、自由搏擊訓練等。
(吊包擊打可練「衝擊勁」,壁包擊打可練「滲透勁」。) |
擂台搏擊與徒手搏擊是有少許分別,再加上不同的賽事,散打與泰拳的訓練也不會完全一樣,散打有摔撻,泰拳有肘膝。另外還有拳套,用的是衝擊勁,與徒手搏擊的滲透勁不同,另外,出拳時都是用肱三頭肌將手臂快速伸展,但戴拳套的出拳,三角肌會略略抬起,將手臂位置重新置中,調整打擊軌道,配合腹斜肌,加大力量。徒手搏擊是沉肘落膊,要隱藏攻擊意圖,肌肉都要用,但要用得幼細一點兒。
擂台訓練有沒有用?看看詠春的對戰結果就可知道。攻擊技要學「抗打」,摔撻技要學「受身」,這是基本常識,作為功夫師傅不可能不知,但傳統詠春既沒有「抗打」、又沒有「受身」,當你明白這事實,就明白「玻璃身」的詠春為何短時間敗陣了。
(詠春師傅大戰散打,被人踢斷肋骨,短時間敗陣。散打以摔撻為主,拳腳比泰拳弱,若是泰拳,肋骨會反插入肺,導致內出血死亡。) |
如果只一味說「拳套」問題,「賽例」問題,不住迴避,有用嗎?
(詠春拳是包含多種訓練,缺一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