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出埃及記-->金字塔
利未記-->祭司
民數記-->算盤
申命記-->律法書
度尺包括大細、平水,除了用拉尺量度合適大細,跟著用風車鋸切割,以線稱或平水尺調較好,然後才可準確安裝。
設計是因應建築上的要求,造出所需的木模板,也用最合適的支撐構造,因為做得太穩固,所用木料也多,損耗也多,工時也多,及至拆板所用時間也多,試問老闆怎會喜歡?若建得不穩固,木模板抵受不住,混凝土迫了出來,稱之為爆板,輕則要找打炮手清理,然後重新去做,老闆損失極大,重則混凝土會活埋附近工作的工人,過往香港曾出現工業意外,因為爆板,有三個地盤工人陷入險境,雖然附近工人已立刻射水,以減混凝土硬化速度,仍然只有一人得救,一個死,一個嚴重骨折重傷,所以模板做得不好,責任是相當大。
(圖中所示是高鐵地盤香港總站的工程,木模必須有足夠支撐,才能抵受混凝土的壓力。)
要成為一個釘板師傅,除了際遇的未知因素外,有以下三個因素:
一、釘工
二、度尺
三、設計
所謂釘工,是包括一切用鎚打釘的一切技術,運釘、裝釘、打釘等。 假使你是左手拿釘,右手拿鎚,左手從釘袋拿了一堆釘於掌心,便要「運釘」,在單手情況下,將一支釘由掌心運至食指及姆指,而且是釘頭向上,釘尖向下,準備「裝釘」。
裝釘就是將釘安裝在木板合適的位置上,以方便打釘,大約裝入2至3mm即可,有三種方式裝入,高手者,左手同時運釘,跟著即時裝釘,指力必須要夠才能,第二種方式是左手運釘後,交到右手提鎚,以鎚柄裝釘,由於右手比左手力大,加上以鎚柄用力,不是用手指,所以不難做,第三種方式是左手提釘放到合適位置,右手提鎚輕輕打入去裝釘,有時會貪心直接用力打釘,由於釘未裝,左手要拿著釘,若打釘不準,就會打到手指了。
打釘就是將釘打入木板或木坊之中,又稱為黐釘,好的師傅,裝好釘後,揮一鎚,已入一半,再揮一鎚已打好,即使再補一鎚,也是三鎚完成。講就好容易,做卻不容易,好的師傅,提鎚的手是握在鎚的末端,好像優秀的詠春師傅用六點半棍法一樣,提到最末,準繩度便會減少,但正正要用腕力去揮鎚,以鎚的重量,再加上離心力,以前不懂用力,用了死力,手肘也有網球肘呢。
因應揮鎚入釘的角度,有90度正釘,還有斜45度,稱為杉釘,主要是將木坊固定在木板上,以便跟著修好威令。
除了過程,結果也是重要,釘得是否穩固?準確?達到效果,也是重要。
(這是B師傅送給我的鎚仔。考試也是帶著,現時只會留在家中練習,不會帶到地盤。)
其實絕對自由根本是不存在。 某些地方,政治係禁忌,某些地方,性別、種族係禁忌,某些地方,宗教係禁忌,你只要觸犯喱啲禁忌,都會有好大問題。 好多人奇怪點解我唔直講國名、人名,「嬰國」唔係西方言論自由嘅地方嗎?其實天下烏鴉一樣黑,自從「冇汗廢嫌」,所有反對「液妙」,都不可能在互聯網...